据年11月13日《俄罗斯报》报道,印度当局计划将与俄罗斯的贸易额增加一倍。
报道中还指出,在俄罗斯的特别*事行动开始之前,俄罗斯原油在印度原油进口总量中占比不足1%,如今已经达到了22%。
在美国对俄罗斯大力制裁的时候,与美国颇为亲密的印度却“罔顾圣意”,故意和美国作对。
没想到,美国对印度此举并没有表现出太多不满,还说印度的行为并没有违反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
如今的印度在国际外交界俨然一副无所不能的样子,不仅能让美国“忍气吞声”,还能与俄称友,敢于对华挑衅。
莫迪上任以后,更是提出了“东向行动”、“西联”、“南控”与“北连”的*策,妄想将周边国家尽数掌握。
可就是这么“牛气”的莫迪老仙儿,也有他的阿喀琉斯之踵。
一、“长袖善舞”,和各国搞好关系
尼赫鲁曾经说过,印度要么成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
这种“大国理念”已经是尼赫鲁及之后的历届印度*府不变的奋斗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印度的外交战略也从原来的不结盟走向了如今的多项结盟。
印度开始和各个大国合作并且左右逢源,以实现其“大国平衡”的策略。
印度首先要平衡的,就是和中美俄三个大国之间的关系。
对俄罗斯来说,印度和其一直是友好的合作伙伴。从上世纪40年代以来,印度就和苏联保持着稳定的关系。
苏联解体以后,印度和俄罗斯签订《印俄友好合作条约》,继续和俄维持友好友谊。
年,印俄关系再上一层楼,升级为“特殊而尊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莫迪主*以后,印俄关系再度发展。和普京会晤时,莫迪经常是一见面就送给普京一个大熊抱。那架势,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们哥俩,关系铁得很。
对俄罗斯来说,和印度交好,既是历史传统,更是现实需要。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进口国之一,俄罗斯武器已经占到了印度武器进口市场份额的52%。
印度还是世界上第三大能源消费国,而俄罗斯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出口国之一,两国在能源领域也有很强的互补性。
这么大的金主爸爸,俄罗斯自然是不能放过,尤其是当俄美对弈的关键时刻,印度对俄罗斯来说,更是要极力拉拢的对象。
就这样,印俄两国一直维持着友好的关系。但就在印度一只手握着俄罗斯的“贵宾券”时,另一只手还拿着美国递过来的“邀请函”。
对美国来说,印度是印度洋上最大的国家,是其制衡中国和俄罗斯的重要棋子。
另一方面,这个棋子,如今已经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了。印度人多,市场大,现在已经是美国人在亚太的重要客户。
尤其是印度每年庞大的*火需求,这一笔生意是任何国家都不想放弃的。
但印度虽然属于大国行列,却不是强国。所以对美国来说,印度不仅没有威胁,每年还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美国看重印度的一大原因。
对于印度来说,和美国的合作,不仅能满足其遏制中国的需求,还能为其带来较高的经济利益。
所以印度也一直在努力和美国发展深度关系。
对于中国来说,印度知道中国不是一个好战的国家,且中国目前的主要对手并不是印度,所以印度也不用担心中国会主动破坏和其的关系。
除了三个大国以外,欧洲、日本和东盟,也十分看重和印度的关系。
欧洲因为越来越强的不确定性,将印度看成亚洲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希望能和印度发展战略关系。
随着中国的崛起,日本和东盟希望印度能够成为在亚洲地区,维护区域均衡的重要力量。
印度看准了各个国家对其的需求,就左右逢源,和各个国家都搞好关系。
但是在合适的时候,印度就会不失时机地和某个国家较劲一把,以获取利益,显示其能耐。
一场俄乌冲突,让欧洲和俄罗斯陷入了两败俱伤的境地。
欧洲为了应对能源危机,不得不想尽办法寻找替代能源,甚至不惜远赴阿联酋。对于俄罗斯来说,石油无法出口,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也很大。
欧洲和俄罗斯的困境,让印度找了一条发财致富之路。
印度借此机会开始疯狂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原来都是几十万桶,而现在要进口几千万桶。
印度将石油进口以后,再进行加工提炼,转头就卖给了欧洲,而且价格上也高出了许多倍。
美国本想在这场危机中坐收渔利,没想到印度此举,不仅让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效果打了折扣,也影响了本国的石油出售。但美国为了大局,只得强颜欢笑。
看起来,印度“大国平衡”的策略确实让其在国际战略竞争中“游刃有余”。但是,还有一个地区,一直让印度十分头疼。
二、再次平衡,发展中东关系
对印度来说,其最大的外交死穴,就是中东问题。中东一直是印度想要发展关系,却很难发展关系的地区。
严重制约印度和中东国家发展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巴基斯坦问题。
年,根据蒙巴顿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按照宗教信仰进行民族分治。但是,印巴分治并没有解决因为宗教信仰不同而产生的隔阂,反而产生了新的领土争端。
印巴双方先后三次大动干戈,使得南亚地区冲突不断,民族和宗教矛盾突出。
巴基斯坦因为自身实力和印度相差甚远,所以就利用宗教认同在中东伊斯兰国家之间寻求认同,借此对抗印度,并实现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目标。
在天下穆斯林是一家的思想支配下,中东伊斯兰国家针对克什米尔问题、印度国内的教派冲突问题,纷纷批评指责印度。
印巴关系不能正常发展,印度和中东的友好合作关系,也就难以正常、健康发展。
其次,印度国内的穆斯林教派和印度教派冲突,也制约了印度与中东伊斯兰国家之间关系的发展。
印度是一个全民信教的国家,印度国内,如今印度教徒占到了全国人口的83%,伊斯兰教徒仍有12%。
虽然《印度宪法》将世俗化作为原则主张确定下来,但是教派主义并没有消除。
由于历史上的宗教矛盾、两个教派之间的文化认同差异、印巴分治造成的矛盾和仇杀,都让宗教*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不仅影响到了印度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还受到了到了各伊斯兰国家的强烈反应,加剧了印度和中东的紧张关系。
中东和印度不同的安全战略利益,也一直在影响着双边关系的发展。
印度为了实现有声有色的大国梦,近些年,不仅大规模地进行扩*备战,核*策也从“和平”的核*策转为核武器公开化。
印巴之间也极有可能从冲突演变为核对抗,这也引起了中东国家的对自身安全的担忧。
更令中东国家不安的是,印度不断扩大自己的*事规模,还和以色列开展*事合作。
印度和以色列在*事和安全领域的合作十分密切。近些年,双方除了*事武器的贸易外,非*事武器的贸易额也在逐年递增。
年,莫迪还亲自抵达以色列,成为印度独立以来首位访问以色列的总理。
在访问期间,印巴又签署了七项重要领域的合作协议。以色列总理也直言,印以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阿拉伯国家一直对印以的亲密关系十分敏感,再加上印以合作的背后,还有着很深的美国背景,这更加影响中东和印度之间的关系。
但印度想要实现其大国梦,想要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想要获得和平的周边地缘环境,就必须和中东国家建立全面友好合作关系。
因此莫迪在主*以来,在“西联”的战略框架下投入了巨大的外交精力和资源。
在*治领域,印度加强了和中东各国的联系。年8月,莫迪出访阿联酋,标志着印度*府的新中东外交就此拉开序幕。之后几年,莫迪陆续对中东多个国家进行了访问。
在通过积极出访迅速拉近和中东国家关系的同时,印度也在能源和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和中东各国的经贸合作。
除此以外,印度还积极寻求深化和中东国家的安全合作来保障印度在中东地区的利益。
比如和中东国家加强防务和反恐两个方面的合作。
但是,印度在和中东国家推进关系的同时,始终不忘其“平衡”本性。
在伊朗和沙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印度都保持着“平衡”。莫迪首次访问以色列就被视为印度在中东施展平衡外交的表现之一。
印度的“平衡”战略背后展现的其实是印度国家利益至上的务实外交准则,为了利益印度丝毫不在乎原则。
这种准则,也让印度从居于国际事务边缘走向大国*治的中心位置。
如今,中印之间虽有摩擦,但在反对美国单边主义和西方的干涉主义、经济发展等领域,也有共同利益,所以中国和印度一直保持的是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但是,印度过于务实的外交准则,很有可能让其为了达到平衡,对中国做出不利举动,所以在和印度的合作过程中,中国依然要始终保持警惕之心。
编辑:浮生
责编: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