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打仗不错,*治格局还是差点。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情商有点低。
欲成大事,首先是要师出有名,其次是要合作者给力。但,郭松龄的反奉理由其实并不够充分,人家张作霖并没有卖国,而且“占了”不少日本人的便宜。
至于合作者,选择“冯玉祥和李景林”当伙伴,那是郭松龄“真瞎啊!”问题来了,爱占便宜的冯玉祥为什么见死不救呢?难道他不知道胜利了利益很多吗?
冯玉祥倒戈数次,喜欢利益,但绝不会白白付出
冯玉祥冯玉祥是有名的倒戈将*,一生当中,倒戈次数多达九次之多。可以说,冯玉祥是那个年代,说话不算话的典型代表,一会和你是朋友,转个身可能就成为了你的敌人;也可能是你的部下,一看你遇到困难了,马上和你划清了界限。
和这么一个人合作起来,风险太大。但是,郭松龄天真地以为,只要利益给够了,就能打动冯玉祥。没错,事实确实如此。
但是,冯玉祥不喜欢付出很多才能得到的利益。冯玉祥喜欢的是分享利益,而不是死拼来的利益。所以,冯玉祥在看情况,看你郭松龄干得怎么样。
冯玉祥一路观望,看到郭松龄入关了,然后带兵缓慢东进,继续观看。看到日本关东*出手了,看到张作霖整合所有东北*来了。于是,冯玉祥知道,救了也没用,救不回来不说,还会把自己的人搭上,这事谁干啊!反正,冯玉祥不干。
这也不能怪冯玉祥,这就是人家的价值观,不做没有把握的事。如果“郭*子”连日本关东*都能干败,那时的冯玉祥肯定会出手的。但是,明显地,“郭*子”干不过“真*子”。于是,冯玉祥中途改主意了。
冯玉祥调整了战略,转向了李景林的地盘
冯玉祥在东进过程中,冯玉祥判断很清楚,看战况,郭松龄是成不了事了,于是冯玉祥的主意来了,总不能白跑一趟啊!
于是冯玉祥将眼睛瞄向了李景林的地盘。李景林发现冯玉祥的企图后,和张宗昌组成了“直鲁联*”,自任总司令,张任了副司令。
一顿猛打,两人打不过冯玉祥,于是天津归了冯玉祥。但是,冯玉祥将天津占了后,还没焐热呢,李景林在张学良率领的奉*支援下,把冯玉祥又打回去了。
李景林但是,你俩打得挺欢,郭松龄的事你俩忘了啊,咋不去支援呢?此时,郭松龄已经死得不能再死了,郭松龄肯定在九泉之下“问候这两人的祖宗呢!”
事实上,冯玉祥和李景林纯粹忽悠了郭松龄,这俩只是找这个借口脱离奉系罢了,至于出关去战斗,可能只有郭松龄想过,这俩人一定是没有计划过的,除非白给。
郭松龄剧照所以,冯玉祥不是见死不救,而是他发现,救郭松龄的成本太高了,搞不好就得赔上自己的身家性命。既然救不了了,那就转移方向,打他李景林个措手不久,顺便占点土地,也算是给郭松龄报仇了。(李景林答应了郭松龄,却按兵不动,没有北上支援。)
唉!郭松龄,安息吧!下辈子眼睛擦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