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巴基斯坦是我国的“铁杆”朋友,被誉为“巴铁”。中巴友谊久经考验,真挚感人,中巴两国是“最好最坚实的兄弟和朋友关系”,也是“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据说,在巴基斯坦,只要你是中国人,10个巴基斯坦人会有9个帮助你。
对于这些说法,以前我只是停留在文件上、书本里和新闻中,直到去年八月,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中巴友好访问交流活动,才有机会到巴基斯坦并亲身感受到中巴两国的深厚友谊和巴国人民的热情友好。
中巴两国国旗
从新疆乘机,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飞行,上午十一时顺利抵达伊斯兰堡,一下飞机就立即感受到巴基斯坦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走出机场,我们乘坐巴方提供的考斯特汽车先到机场餐厅就餐。汽车刚一驶入餐厅院内,巴方军乐队立即奏起热情洋溢的迎宾曲,我们下车列队完毕,军乐队开始奏中巴两国国歌。
在异国他乡聆听兄弟国家的军乐队奏响熟悉的国歌,一股暖流不禁在心头涌动。
巴基斯坦军乐队
为迎接我们的到来,巴方精心准备了美味可口的批萨和矿泉水、可乐、雪碧等饮料,虽然不想在中国摆上七个盘子八个碗,但批萨尽情吃,饮料放开喝。
吃过饭,大家准备登车继续赶路,见餐桌上还有许多矿泉水,我便随手拿了一瓶准备带在路上喝。刚到餐厅门口,巴方一名身材高大的工作人员上前拦住我,我以为巴基斯坦的习俗是只能在餐厅吃而不能往外带,便歉意地笑了笑,准备把矿泉水放回原处。
那名工作人员连说“NO、NO”,并用不太熟练的汉族告诉我说:“你们要去的地方还有二百多公里的路程,而且还有很长的一段山路,一瓶水不够喝,请你再拿一瓶。”说着从餐桌上又拿起一瓶塞到我手里。
巴基斯坦宾馆
我们的车队在巴基斯坦军方的引导与护卫下,出了机场,驶入城区,经过乡村,进入山区,又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行驶,终于来到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位于白沙瓦地区一个小镇的一所宾馆。
走进宾馆大门,迎面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宣传画,上面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写着“热烈欢迎中国朋友!”,宾馆门前的广场上空飘扬着用中巴两国的小国旗组成的彩带。
汽车在宾馆门前停了下来,我们把自己的行李放进客房以后,带队领导便带领我们几名访问团成员到小镇转一转,熟悉一下当地的地形、社情和生活环境。
巴基斯坦小镇的居民
这个小镇不大,街道上人来人往,男人大都须着胡子,妇女们则都蒙着长长的面纱。在路上,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活泼可爱的儿童,无论遇到谁,他们都向我们致以热情友好的微笑,或者伸出宽大的手掌主动与我们握手、拥抱,或者频频向我们挥手致意,就连小朋友也怯生生地伸出小手,笑着与我们一一握手。
尽管中巴两国信仰不同,种族各异,但他们对我们中国人好象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感,虽然彼此从未谋面,但大家见面招呼就象遇见邻居家的大叔、二哥一样亲切自然,在这里我们才真正切身感受到中巴两国的友谊不是空喊出来的,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是渗透在骨子里、融化在血脉里、铭刻在心头上的。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也曾到达中亚的一些国家,虽然他们与我国也是友好关系国家,但与巴基斯坦相比,总让人感到中巴的友谊要更深一些,更真一些,而且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政治氛围很浓,而感情交流较少,而巴基斯坦人民对我们的友好与热情却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是我们在其他国家所感受不到的。
巴基斯坦儿童
中巴两国年5月21日建交,六十多年来,在危难时刻两国都给予了对方以无私的支持和帮助。我国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巴基斯坦拿出顶全国救灾储备帐篷第一时间运到灾区。年巴基斯坦发生特大洪灾,中方派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医疗救援队。
今年新冠疫情期间,巴基斯坦倾其所有,几乎拿出了国内所有的医用物资,以最快速度用专机打包运往我国,共为我国捐赠口罩30万只、防护服套、手套6副。前期,巴基斯坦发生蝗灾和疫情后,我国分四批向巴方提供了检测试剂、医用防护服、医用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呼吸机等医疗物资和灭虫设备及药剂等。
中国政府援助巴基斯坦的车队
巴基斯坦前总统扎尔达里曾说过:“巴中两国关系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据说,他们还将“破坏中巴友谊罪”列入本国宪法,并将“中国是巴基斯坦的坚定盟友”写进小学课本,从孩子开始就培养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
我们在小镇里转一圈,回到宾馆时,我访问团工作人员捧着叠得整整齐齐的国旗去找巴方翻译,请他为我方协调悬挂我国国旗的旗杆。巴方翻译人员是一位十分干练的中年人,他见到我国的国旗后,立即接过来捧在手里,并低下头在国旗上深情一吻。
中巴友谊万古长青
我笑着对他说:“看来你对我们中国的感情很深啊!”
他抬起头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说:“这是爱与尊重”!
“你去过中国吗?”
“NO!没去过,但我知道!”
“你知道什么?”“你看――”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我们住的宾馆楼前刚刚挂好的一条横幅上,红底白字用中英两种文字清晰地写着“中巴友谊万古长青!”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