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制剂的特点就是“药械合一”,它的研发生产难度往往不在于起效药物的化学合成,而在于其整个递送系统的复杂性,对于像哮喘、慢阻肺、肺动脉高压、呼吸道急性感染等呼吸慢病患者而言,使用吸入制剂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凤凰会会员企业、大陆医疗总经理崔仙伟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被统称为“四大慢性病”。目前在我国,四大慢性病带来88%的人口死亡,以及70%以上的疾病负担。呼吸系统疾病是中国第二大疾病,发病率近年呈现快速升高的趋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成为中国居民第三大慢病死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
—01—
“不会呼吸的痛”
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一类重要的慢性疾病,以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主要发病类型,患者基数庞大。
我国著名呼吸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曾指出:我们面临着慢阻肺和哮喘疾病的沉重负担,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伴随着未来空气环境恶化、人口吸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加深以及疫情等因素,全球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将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院士年领衔发表于全球权威的医学期刊《柳叶刀》研究显示:中国哮喘病患者人数超过万人,仅28.8%的患者得到诊断,控制率仅为15.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接近1亿人,知晓率仅为2.6%,诊断率及控制率都远低于美国。
“欧美国家在呼吸领域的技术及药物研发比我们要领先起码三十年,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研究吸入制剂,此前,中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相对保守,以口服和片剂为主。”崔仙伟表示。
口服药与片剂相对于吸入制剂有不少弊端:一是药物经过肝脏灭活,降低了药效;二是口服药需要经过生物转化差不多两个小时,并且只有微量药物发挥药效。传统的用药跟不上呼吸疾病患者急性发作的药物需求。
相较于口服药与片剂,吸入制剂在呼吸系统领域治疗效果最优越的。
但吸入制剂整个递送系统的复杂性对药物、辅料和器械等都有极高的要求,且三者必须紧密配合,做到“药械协同”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与国外大多数国家专注于“药”不同的是,崔仙伟更专注于“械”。
年,在国内吸入制剂的空白时期,崔仙伟就已经主导呼吸医疗器械生产的软硬件筹备,从项目设计到设备选型、调试、控台运行等,并在产品上市后进行出口。
毫不夸张地说,他是国内呼吸医疗设备细分领域里,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
—02—
“市场庞大又难走”
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组织。
拥有26级的气道,小气道之间更是间隔在两毫米左右,如何把药物集中地递送到肺部,是呼吸疾病患者治疗非常关键的一点。
吸入制剂的特点就在于“药械合一”。
作用机制明确、药物剂型众多,让吸入制剂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哮喘、COPD等呼吸道疾病的首选给药方式。
在欧美,90%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用吸入疗法,而中国不足50%,中国吸入制剂市场规模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且国内市场上的吸入制剂药品主要仍以外资企业为主,进口吸入制剂占90%以上。
一方面是患者人群基数持续增加且需要长期规范化治疗,一方面是吸入制剂药械一体的属性决定了其技术难度大、竞争壁垒高的特性。
因此研发人员不仅要精通药物学、吸入动力学、颗粒动力学、流体力学、表面科学和吸入器设计加工等多种知识和技术,还要有将这些知识结合、应用的能力。
极高的专业门槛,让呼吸医疗器械成为一个市场庞大而又难走的赛道。
“产品从出生到进入市场,需要3-10年的时间才能看到盈利,从立项、研发、临床、试验然后去数十个出口国家以及国内进行进口注册获批,专业之外还需要熟稔各方法规要求,繁琐又严谨的环节,对团队的挑战性非常高。”崔仙伟说道。
不过再难的壁垒,也会有人挑战。
在呼吸医疗设备深耕近二十年,大陆医疗在研发、生产、国际营销等各个环节积累下丰富的经验。
产品远销澳大利亚、新西兰等75个国家,并与家海外代理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除此之外,大陆医疗还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教授合作研发的“呼吸云”APP平台,已在海外(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法国、西班牙、英国等)14个国家上线,为海内外终端患者提供管控、科普、跨境电商等全方位服务。
从年成立开始,大陆医疗始终站在呼吸医疗设备研发技术的最前沿。
—03—
本土企业“反攻战”
强大的全球化网络布局体系,让大陆医疗蜚声海外。
过去几年,中国吸入制剂市场增速位居全球第一。巨大的临床用药需求、吸入制剂国产化率低以及我国吸入制剂BE标准近年来逐渐明确等信号的释放,让大陆医疗重新回归国内视野。
如何将国内外的优势相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更精准更长远的服务呼吸领域的终端患者,是大陆医疗要走的路。
目前,在产品上,大陆已经完成呼吸医疗器械产业链所有产品的研发,并且已经拿到欧盟等不同国家的进口注册,接下去会陆续成立药物研发中心,做吸入制剂的药物制剂,形成从器械到药物、药物制剂的完整组合。
(合作伙伴到访大陆医疗)
在布局上,后疫情时代的大量需求,倒逼着大陆医疗在全球进行全新布局,在海外部分市场进行线上亚马逊、Ebay等渠道的线上布局;在国内设立上海运营中心,引进数百名核心骨干,完成泰安、济南与上海三地的团队配置。
在产业上,拥有大量海外代理商、海外大型医院药房链接的大陆医疗,在开拓国内渠道的同时,也在同步引进欧洲等先进医疗技术国家的医学算法、智能检测设备等,叠加欧洲的先进技术与设备与国内互联网工具的双重利剑,将大陆医疗的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延伸。
医药行业是朝阳产业,作为一家强技术好产品有高成长潜力的好企业,大陆医疗在行业政策不断加码、整合持续深化的环境中需要更多的资源助力。
(清泰创新引领基金项目签约仪式,左一为大陆医疗签约代表崔仙伟)
在年泰安泰山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大陆医疗基础上,一亿中流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联合泰安市政府设立清泰创新引领基金,通过凤凰会与基金投资赋能大陆医疗,让其获得更充足的资源“弹药”,加快打开国内市场的步伐,为更多的呼吸患者提供性价比更高效果更好的产品,为本土企业破解垄断之局助一臂之力。
(文:楼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