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伙伴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三缺一格局已成巴基斯坦成为中美竞争焦点
TUhjnbcbe - 2024/8/31 17:55:00
呼和浩特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13091555.html

美国的对华布局明显有着“东重西轻,海重陆轻”的特点。

在从阿富汗仓皇撤军之后,美国一直想打造一个由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组成的“铁三角”,并用其堵住中国的“西进”路线。

这上述三个国家中,印度一直不甘心扮演一个二流角色,因此表现得最为活跃。

近年来,印美关系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可谓是节节攀升,进步神速。

对于印度而言,接受美国所提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进行制衡与威慑。

对于美国而言,通过笼络印度,也可以对中国进行有效牵制,并在南亚地区有一个合适的落脚点。

印度的近邻,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国小民弱,存在感一直比较低。

“”事件之后,美国为防止欧亚大陆出现一个“主导性的强权”,开始重视起与尼泊尔的关系,并打着“扶贫”与之展开了一系列合作。

前一段时间通过的所谓“千年挑战计划”协议(MCC),明确标明了美方人员不受尼泊尔法院管辖,并允许美军在尼泊尔境内部署军事力量。

美国此举剑指何处,相信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相比印度与尼泊尔,美国曾经的“盟友”巴基斯坦却始终与其刻意保持着距离,反而对中国一直是“笑脸相迎”。

在中国众多的“战略伙伴”中,能称得上“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的,仅有巴基斯坦一个国家。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巴基斯坦是目前与中国关系最为紧密的国家,也是少数几个在几乎所有国际事务中都能与中国保持高度一致的国家。

正因为如此,巴基斯坦在中国普通民众中一直有着极高声望,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巴铁”。在巴基斯坦国内,中巴关系也被盛赞为“流着奶与蜜的友谊”。

美国对中巴两国的关系十分清楚,同时也意识到一旦能让两国关系有所松动,势必会引发连锁反应,进而达到遏制与孤立中国的目的。

从历史上看,中巴关系能够走到今天实属不易。

新中国诞生后,刚刚独立不久的中巴两国很快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不过最初的中巴关系一直有些不温不火,甚至还在领土方面有诸多矛盾。

上世纪五十年代,自诩“不结盟运动”带头大哥的印度开始在美苏之间游走。

颇为失望的美国人便将目光投向了印度的对头巴基斯坦,并与之签订了“共同防御援助协定”,正式结为同盟。

此后的巴基斯坦不仅在国际事务中对美国亦步亦趋,对中国的态度也逐渐强硬起来。

不过,巴基斯坦很快发现自己的靠山美国在印巴领土争端中并没有向着自己。

此时正好发生了中印边界冲突事件。感到被美国“欺骗”的巴基斯坦于是开始尝试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并最终妥善处理了双方的领土争端问题。

在此后的数十年间,巴基斯坦一直在中、美、苏三大国之间寻求外交平衡,并成为了中国与西方之间沟通的重要通道。

七十年代初,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为尼克松总统访华铺路秘访北京,就是从巴基斯坦进入中国的。

战争是最能考验盟友关系的试金石。

在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中国为巴基斯坦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而美国为拉拢印度却以各种名义拖延、暂扣应该交付巴基斯坦的武器。

此后的巴基斯坦开始逐步退出与美国的各项军事合作项目。

虽然“”事件发生后,巴基斯坦曾一度成为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中的一员,并被美国列为“非北约主要盟国”。

但巴美关系毕竟已经过了蜜月期,随着反恐战争临近尾声,以及美军全面撤出阿富汗,双方的实质性合作变得越来越少,而美国与印度的暧昧也彻底打破了巴基斯坦重返美国朋友圈的幻想。

与稳中有降的美巴关系相比,中巴关系的发展显然要健康稳定的多。

巴基斯坦前总统扎尔达里在位期间,曾这样形容中巴关系:中国是巴基斯坦真正的,经过时间考验的可靠朋友,中巴友谊比喜马拉雅山还要高……

而巴基斯坦新任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在职演讲中也说道:中国是巴基斯坦可靠、值得信赖的好伙伴,中国始终支持着巴基斯坦发展……

中巴关系的“铁”并不是只靠中国的单方面付出,而是双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结果。

作为巴基斯坦全天候的盟友,中巴军事合作在中巴交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巴军事合作不仅让巴基斯坦在军事装备采购方面有了更多选择,同时也让我军有了接触西方装备与训练体系的机会。

虽然迫于美方的限制,我们很难直接接触到F-16战斗机等美制武器,但在与巴基斯坦军方的交流与联合演习中,我们或多或少还是能够了解到一些美军的战术与战法。

除了军事合作外,中巴双方在经济领域(中巴经济走廊)、国际反恐领域也有不少交流与互动。

中国还通过巴基斯坦,增进了对伊斯兰世界的接触与了解,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伊斯兰世界的影响力与美誉度。

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在与巴基斯坦打交道时从不附带政治条件,更没有干涉巴基斯坦的内政,刻意制造矛盾。

而巴基斯坦在与中国的交往中也不会对中印关系说三道四,指手划脚。这种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的相处之道在现如今的国际交往中实在是一道颇为亮丽的风景。

从目前局面来看,美国对印度、尼泊尔两国的“企图”有一定的进展,但在“勾引”巴基斯坦的过程中却是屡屡碰壁。

究其原因,还是巴基斯坦的领导层头脑相对比较清醒,面对美国的威逼利诱没有轻易就范。

巴基斯坦前总理伊姆兰·汗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无论何时何地,中巴友谊都不可能被撼动和瓦解,任何不怀好意、别有用心的国家,想挑拨离间中巴关系的,最终都会碰一鼻子灰。

伊姆兰·汗在位期间一直是一个让美国非常头疼的总理。

当初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曾想把一部分军队驻扎在巴基斯坦,结果被他严词拒绝。此后伊姆兰·汗又相继拒绝了美国主办的所谓“民主峰会”,以及对北京冬奥会的抵制。

事实上,美国一直想在中国西部方向上构筑起一道无形的围墙。并利用各种机会离间中巴关系。

只不过,美国使了半天劲后发现,在巴基斯坦成功培植反华势力难比登天,最多也只能让“俾路支解放军”之类的杂牌武装制造一些事端。只是这种龌龊且拿不上台面的伎俩很难撼动中巴之间稳固的关系。

当然,维系中巴关系的纽带说到底还是国家利益。

尤其是在面对同一个对手印度时,两国大体上总能求同存异,步调一致,但我们不能因此对中巴两国关系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甚至幻想。

虽然现在的巴基斯坦看上去对美国比较疏远,对中国比较亲近,但该国领导人并不想在中美地缘矛盾中选边站,而是更愿意从两边各拿好处,坐收渔翁得利。

从历史上看,巴基斯坦是一个政局并不十分稳定的国家,其国内派系丛生,亲西方势力在政府高层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例如其军方与政府就在对华政策上看法不一致。支持巴军方的媒体甚至还谴责政府拒绝美国主办的“民主峰会”是一个错误。

如果再考虑到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强大的渗透能力,将来如果地区局势出现动荡,巴基斯坦是否会调整对外政策也是个未知数。

总体来看,中美两国在与南亚国家打交道的策略方面还是有着不少的区别。

美国为了维护其霸权地位,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拉帮结派意图遏制潜在对手对其主导的欧亚大陆秩序的挑战,所有国家都不过是美国的棋子,需要了就拉出来使唤一下,不需要了就弃如敝履。

所以,即便是印度与尼泊尔这两个与美国走的相对较近的国家,在与美国的交往过程中也都各自有所保留,以免引火上身。

与不断搬弄是非,煽风点火的美国相比,中国在与周边国家交往时始终秉持着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

例如,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不仅有助于增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联系,还有助于实现整个南亚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笔者认为,任何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强者崇拜”的心态,其实国家也一样。

美国之所以有那么多盟友与伙伴国,归根到底还是其超强的综合国力使然。

一旦将来美国国力有所衰退,影响力不在,说不定印度与尼泊尔哪天也会拍拍屁股走人,甚至日韩等死党都会离它而去。

而对于中国而言,只要保持住战略定力,努力发展自身实力,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就不怕美国在外面兴风作浪,也不用担心巴基斯坦会“见异思迁”。

毕竟,只有自己做到足够强大,你周围的“小弟”才会服你,顺从你,进而依赖你。

否则,哪怕当初关系再好,一旦发现你没有了利用价值,甚至成了“累赘”和“负资产”,也早晚会改换门庭,择它木而栖。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缺一格局已成巴基斯坦成为中美竞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