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伙伴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东外长密集访华,外媒热炒坏消息美国
TUhjnbcbe - 2024/10/11 16:48: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 http://www.xftobacco.com/index.html

从1月10日起,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秘书长纳伊夫与沙特、科威特、阿曼和巴林四个海合会成员国外长开始了对我国的集体友好外交访问。而仅仅到第二天,这次访华就结出了硕果:

在11日当天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的会谈中,双方一致认为,中国与海合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时机已经成熟。

海合会

据报道,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是在江苏无锡与海合会秘书长纳伊夫会见的。在会谈中,双方就提升中海关系、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多边协调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双方认为:

一,尽快建立中海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拓展双边合作领域,提升务实合作水平,应对当前挑战,实现共同发展,服务共同利益。

二,尽快签署中海战略对话年至年行动计划,为双方合作开辟新的前景、拓展更多领域。

三,尽快完成中海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建立中海自由贸易区、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统筹推进双方经贸利益。

四,适时在沙特阿拉伯王国首都利雅得召开第四轮中海战略对话,加强双方战略沟通,落实双方发展规划,规划中海关系与合作未来发展。

在此次会晤前后,王毅还接待沙特、巴林、科威特、阿曼等国外交大臣来访,并同阿联酋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通电话,就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地区安全、加强互利合作深入交换意见,开展协调沟通。

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外交关系能取得如此突破性进展,自然令人振奋。有趣的是,这在西方媒体看来却是一道不折不扣的“坏消息”:

在此次会谈前,很多西方观察家对海合会的这次中国之行并不以为然,认为中国对扩大能源进口的需求依赖,以及新冠疫情后中东产油国对提振能源出口市场的迫切需求,特别是近期哈萨克斯坦国内局势动荡再度敲响OPEC组织能源供应链安全的警钟才是让双方一拍即合的最主要原因。

但毫无疑问,这则双方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消息是结结实实的打了这些西方专家们一巴掌,中国与中东各国关系的亲密程度远超西方媒体的想象,而这也就随之引发了西方媒体的哀叹——美国与西方世界对中东的影响力,又要被进一步削弱了。

相关新闻截图

那么随着中海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这是否可以认为,我国从此就要全面进军中东,西方势力注定要被我国从中东驱逐呢?

答案其实并非一般民众想象的那么乐观。

首先,战略伙伴关系并不是什么高水准的合作关系。

在我国的外交关系官方表述体系中,地位最高的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指双方在国际事务上协调立场、共同进退。目前与我国建立这种级别伙伴关系的国家仅有俄罗斯一国;

其次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指的是双方在政策上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致力于消除冲突和分歧。并且根据前缀词汇不同又可细分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战略合作伙伴”等。比如巴基斯坦就是唯一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韩国、土耳其则是“战略合作伙伴”;

再次则是“战略伙伴关系”。其相比“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表述少了“合作”一词,说明这种外交关系下的两国在政策上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力度不够,双方仍存在一定的非根本性的冲突和分歧。

再往下就是各种不带“战略”一词的伙伴关系。

中国外交

可以看出,“战略伙伴关系”虽然带有“战略”一词,意味着双方交流的规格与档次都较高,双方对彼此也比较重要,但在整个外交关系体系中,地位其实只能算是中档位置。

而从数量来说,目前与我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是所有伙伴关系中最多的一种,约50余个,其中不乏南非、埃及、葡萄牙、墨西哥、阿根廷这类与我国基本没有多么深厚外交经贸往来的国家。

除此之外,与我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不等于双方就没有现实冲突。比如澳大利亚与我国就是“战略伙伴关系”,印度这样在去年才刚与我国发生边境流血冲突的国家甚至是更高一级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这一切足以表明,即将与海合会建立的这个“战略伙伴关系”,其能发挥的作用其实远不如国人想象的那么“战略”。

王毅会见海合会秘书长

其次,我国同时也在与中东其它国家建立合作关系,而这些国家与海合会的关系却并不那么友好。

海合会前脚刚走,1月14日,王毅就在同一地点与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举行了会谈。在这场会议上,双方共同宣布启动两国25年全面合作计划落实工作,一致同意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产能、科技、医疗卫生合作,拓展农渔业、网络安全、三方合作,深化教育、电影、人才培训等人文交流,打造更多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

但众所周知,海合会就是一个由逊尼派国家共同组成的合作组织,并且催生其成立的最直接原因之一就是来自什叶派穆斯林把持的伊朗的安全威胁。对于海合会而言,伊朗就是自己的头号死敌,所以如今自己前脚刚走,中国后脚就与伊朗外长亲切会面,海合会外长们的心情显然是不会太好。

中国、伊朗外长会谈现场

综上所述,我国与海合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本质上仍属于一种“广撒网”的外交战略。无论这些国家彼此之间是否存在利益冲突,中国都愿意与其做朋友,尽量以一种公平、不干涉中东内部事务的和平姿态参与到中东事务中,以此让中国以最小的代价从中东换取到经济、能源利益,并在国际外交事务上争取中东各国的支持,改善独自面对美国反华压力的不利局面。

但对于海合会而言,国家安全才是其当下以及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的最高外交战略诉求。虽然海合会确实存在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的迫切需求,也厌恶西方世界以上位姿态肆意插手中东内部事务,但这些东西相比一个能用武力保证自身安全的盟友,根本不值一提。所以中国公平、不插手中东内部事务的和平姿态虽然值得称赞,但对于海合会而言,这就意味着当自己的生存空间被伊朗这类死敌挤压胁迫的时候,中国是不会为海合会提供多少实质性的帮助的。

那么当今世界,愿意且有实力为海合会提供这种“实质性帮助”的国家是谁呢?

答案显而易见,只有美国。

美国与沙特

但反过来,我们也没有必要说海合会的这次来访就是纯粹走个过场:相比过往基本没有什么往来的冷淡,海合会各国外长愿意集体来访,这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并且这个“战略伙伴关系”虽然地位一般,但作为双方关系打开新篇章的起点,却已经足够高。可以想见,随着双方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加深,海合会将很快就意识到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的好处,意识到中国这样的外交伙伴才是真正对自身命运与主权独立有益的。

那么在这之后,海合会是否愿意进一步提高双边外交关系级别呢?

我们愿意对此秉持最乐观的期待。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东外长密集访华,外媒热炒坏消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