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政府
原标题:世界大变局社科院国际学部专家怎么看?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年度国际问题研讨会
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年度国际问题研讨会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谢伏瞻强调,尽管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但我国制度优势显著,经济韧性强大,社会秩序稳定,对国际环境的塑造力不断提升,长期向好的发展局面没有改变。疫情蔓延之下,北京冬奥会如期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更加繁荣、强大和自信的中国,为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也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更多信心和希望。
谢伏瞻:积极应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
当前,国际形势仍存在很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形势更趋复杂严峻。一是世界经济强劲复苏,但下行压力有所增加。年,受基数效应和政策因素推动,世界经济大幅反弹,并创造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最高增长水平。但是,全球经济发展均呈现显著的不平衡性。从空间维度看,不同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复苏严重分化;从时间维度看,世界经济总体呈现前高后低增长态势,下半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明显下降,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加。二是大国博弈更趋复杂,竞合关系持续深化。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同发达经济体保持“双速增长”态势,国际经济实力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东升西降”仍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全球主要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竞合关系处于深度调整期,各方都在积极推进或调整对外战略以应对新的国际局势。值得
尽管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但我国制度优势显著,经济韧性强大,社会秩序稳定,对国际环境的塑造力不断提升,长期向好的发展局面没有改变。疫情蔓延之下,北京冬奥会如期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更加繁荣、强大和自信的中国,为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也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更多信心和希望。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贡献智慧和力量,以更大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张宇燕: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影响世界经济走势的短期因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短期因素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这是短期内影响今年和未来一两年经济走势的重要因素,而且充满了不确定性。
第二个短期因素是发达经济体的政策转型。当前,通货膨胀是一个重要且紧迫的问题。今年1月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7.5%,欧元区也超过了5%。这使得美欧货币政策不得不加速转型。美国和欧洲央行都开始减少购债,未来一个月升息已成为大概率事件。如果2月份的通货膨胀数据还维持这个走势,将对全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个短期因素是资产价格因政策转向引起大幅波动,特别是股市、债市和房地产市场。由此引起的溢出效应,势必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造成较大影响,如汇率波动、资本外逃以及市场恐慌。这些后果在历史上都曾出现,今天已成为决策者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第四个短期因素是国际合作与政策灵活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G20财长会议上强调指出,强有力的国际合作和非凡政策的灵活性,是今年应对复杂经济局面的关键。对“国际合作”与“政策灵活性”能否精准把握,事关未来世界经济走势。
此外,在地缘政治领域,我们已经看到了乌克兰事件对汇率、股市以及石油价格造成的巨大短期冲击。
孙壮志:俄罗斯及欧亚形势分析与展望
俄罗斯经济的总体回升,给国家及周边局势的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俄罗斯推出了新版的国家安全战略,此战略事关俄罗斯对内外安全挑战的判断和后续的外交举措。国家安全战略作为俄对外政策调整的标志,强调利用外交等政治手段解决安全问题。国家安全战略中明确了俄罗斯未来在维护战略安全、发展对外关系等优先方向。俄罗斯很重视在东方的外交。国家关系是中国和印度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战略伙伴,多边组织看重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和中俄印三边机制。特别重视对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外交活动,以此来扩大国家的影响力。年俄罗斯与韩国建交30周年,韩国已成为俄罗斯第九大贸易伙伴、俄、印关系目前处于特惠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上,两国在贸易、能源、人文等各领域互动频繁。其他欧亚国家形势,仍有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的问题,但政治上总体稳定,经济整体上恢复较快,欧亚国家和中国的关系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地区的未来发展,俄罗斯主导的地区一体化快速推进,外交越来越强势,意在通过进攻性外交的姿态,形成有利的国际格局。
田德文:欧洲形势分析与展望
年欧洲经济与世界经济同步进入复苏轨道,但是它的经济增长幅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弱的,按照现在发布的数据,中国是8.1%,美国5.7%,欧盟总体是5.2%。欧盟国家之间的差距很大,例如法国已经超过了7%,但是现在对欧盟来说最大的坏消息是欧盟经济的“火车头”,即德国的增长率是低于平均值的,这就给未来欧盟经济进一步地复苏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
从欧洲经济复苏的动力看,目前基本上是以内需拉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年“西班牙流感”基本结束,那个时候欧洲在世界经济里还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当时也曾经出现过一段经济高涨,然后很快出现急剧的波动。从历史经验和当前数据看,从现在到明年欧洲经济复苏的前景并不乐观,这已经引起欧洲智库和专家的重视,他们认为对这种情况应该提前进行干预,如果没有恰当的政策干预,有可能会出现虚假繁荣之后的经济泡沫,导致更大的危机。
欧洲经济复苏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欧盟的外向型经济的弊端是非常明显的。在世界经济中,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困难因素,由于内部市场整合不足,外部因素对欧盟的影响都要比对中国和美国更大。例如能源价格飙升,原材料跟供应链短缺等等,这方面问题对欧盟经济复苏应该有较大的冲击。
李新烽:非洲形势分析与展望
年非洲政治局势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多发。执政党继续留任并担任总统是年非洲大选政治趋势的一大特点,而军事政变回潮是非洲政治形势另一大特点。
非洲经济起步复苏。年非洲经济与全球经济同频共振、艰难复苏,但低增长、高债务、欠发展”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数字经济在逆境中加速发展,非洲大陆自贸区启动建设,将为非洲经济增长持续释放内生动力。
恐袭活动多点激增,海盗问题凸显。受疫情持续发酵的影响,各类非传统安全挑战相互叠加,非洲的安全状况日益恶化,非洲安全治理难度激增。
中非关系深入发展,继续引领国际对非合作。中非关系的深入发展仍然引来国际社会
展望年,非洲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政治层面,部分国家的民主选举在非盟帮助下可避免逢选必乱,但非传统安全威胁与新冠疫情交加将带来新的不确定性。经济层面,非洲经济将持续复苏,但通胀、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收紧等又带来新的压力。此外,大国在非关系趋向复杂;从美西方国家的相关计划和言论来看,中非关系的发展继续承压。
柴瑜:拉美形势分析与展望
回顾年,拉美地区的整体形势延续了年的大体状况,但是又突出了一些特点。
在经济方面,拉美地区国家经济复苏脆弱。虽然GDP出现恢复性的增长,但宏观政策空间仍然在逐渐缩小,且部分国家在世界经济领域有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可能。
从政治上来看,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的民主选举中酝酿着发展模式的变局,意识形态激化和政治碎片化现象比较严重,政治力量不断分化组合。
从社会方面来讲,拉美地区国家社会结构的脆弱性依然非常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社会抗议在多地频发。
从外交局势上来看,大国博弈持续升温,拉美地区的外交局势进行了深度的调整。
从地区热点上来看,中拉经贸合作成绩亮眼,中拉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建立在疫苗合作方面有更多的进展,中拉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召开树立了一个新的合作典范。
疫苗合作对拉美地区国家来说非常重要,疫苗成为大国提升在拉美影响力的抓手。
对拉美地区形势的未来展望,一是债务风险影响拉美地区国家经济的增长,二是疫情后中拉合作也将迎来新的机遇,三是美国政府对拉美地区国家政策进一步明朗。
李向阳:亚太形势分析与展望
年亚洲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复苏势头。按照相关国际组织的预测,亚洲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这源于亚洲国家疫情防控取得了成效,而欧美国家因疫情失控导致供应链受损,客观上促进了亚洲的出口,当然也和年增长基数较低有关。展望未来,年亚洲经济仍将保持较高增速,但会呈现增速下降的态势。美国的印太战略是影响亚洲地区格局和安全的最大变量。年有两件事情值得
袁征:美国形势分析与展望
年美国经济实现了修复性快速增长,增速达到5.7%,GDP的总量超过了23万亿美元,这个增速是年以来最强劲的。年的美国政治始于动荡,止于对抗,乱中有进。去年,拜登在争议中上台,他和民主党凭借有限的政治资本,虽然在施政和立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执政的蜜月期更短,大约只有3个月。美国的政治极化更加严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极化和冲突依旧是美国政治的常态。拜登上台,特朗普时代虽然暂时画上了句点,但是美国的社会生态还保留着“特朗普主义”的痕迹。加上拜登本人缺乏足够的政治整合能力,新冠疫情又是多轮反弹,美国依然无法摆脱失序的状态。拜登政府上台后,试图通过重返多边外交舞台、重启全球议程和重塑国际规则的方式,发挥美国的领导作用,扭转美国软实力下降的趋势。但受疫情失控、国内政治对立及经济复苏后继乏力等影响,美国在外交领域的资源投入有限。
杨伯江:日本形势分析与展望
年疫情在日本多次反复,持续产生影响,并在年的基础上向深层次发展,开始冲击到日本既有发展模式与生态的层面。首先,经济缓慢复苏,日本经济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而且是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其次,日本社会政治层面,主要体现在社会思潮、政治思潮层面,疫情的持续蔓延导致日本各方面矛盾加深,包括社会中下层、低收入家庭和人群、弱势群体的问题突出。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