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被欧美围追堵截的俄罗斯,比它的昔日小弟乌克兰更早地倒向过西方。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的国家战略发生度大转弯,申请加入北约和欧盟曾是俄罗斯“长期的政治目标”,其亲美态度比乌克兰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梦三十年,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的枪声宣告着俄罗斯入欧美梦的破灭,从年就梦想着拥抱欧洲的俄罗斯,为何被欧美围追堵截,逼上梁山?
图源网络
一、俄罗斯的北约梦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现在乌克兰对美国几近谄媚,昔日的俄罗斯也同样如此。年12月的寒冬,红旗落地三色旗升起。时任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的叶利钦迫不及待地公开宣布要加入北约,并称加入该组织是俄罗斯的“长期政治目标”。
北约的诞生源自二战后的美苏争霸。二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以及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捍卫自己在欧洲的主导政治地位,联合西欧一些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些西欧国家如英国、法国、意大利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同意唯美国马首是瞻,除了美国真金白银的对欧援助,也因为对苏联有着极大的恐惧。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出了史上首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已经成长为雄踞欧亚大陆的红色巨熊。国家实力强悍暂且不提,譬如美国就算是世界老大,英法等国也能和它称兄道弟,苏联则是在意识形态领域与欧美针锋相对,不分出个你死我活绝不善罢甘休。
苏联阅兵
为了应对美国组建的北约,苏联也如法炮制联合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立了华约组织。但从华约诞生之初,在经济、军事实力上就矮北约一头。原因也很简单,二战后新建成的社会主义国家原本实力就不济,都是后发国家,根本无法与英法等老牌强国相提并论。
苏联领着一群小弟,别看人多势众,但都嗷嗷待哺需要苏联援助经济发展,因此苏联在冷战中落败也是迟早的事情。
苏联解体后众多加盟国纷纷独立,其中继承了苏联绝大多数物质遗产的俄罗斯转头抛弃了苏联留下的精神遗产,摇身一变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叶利钦更是实打实的亲美总统。
叶利钦
年6月,叶利钦和美国总统布什签订了削减战略武器的条约,对此时的俄罗斯来说,既然决心不再与美国作对,那么拥有这么多的战略武器也毫无用处,不如顺水推舟卖个人情,博取一些政治筹码。
在这件事上乌克兰做的更彻底,它同样也继承了不少苏联遗留的核弹、航母,这些国之重器都被乌克兰政府能毁的毁能卖的卖,清理地一干二净了。
社会的经济基础一旦发生改变,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思想随即也发生转变。听信了休克疗法的俄罗斯,在经济上大开大放,国企贱卖,职工下岗,整个社会的思想也迅速拥抱西方,妄想着欧美的“自由”“民主”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好日子。
俄罗斯老照片
现实却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年1月2日,俄罗斯宣布取消价格管制,社会上绝大多数的商品价格完全由市场来决定。这个仿佛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政策,完全不顾彼时俄罗斯社会已经陷入经济危机的困境。物价的高速上涨,让老百姓手里的钱迅速贬值,生活质量也一落千丈。
在苏联社会生活了半辈子的俄罗斯人真正体会到了有钱就吃香喝辣,没钱就饿死街头的资本主义“自由”。
俄罗斯老照片
改革的阵痛由人民群众承受,改革的成果则让那些寡头吃得干净。俄罗斯的经济、政治从此陷入寡头操纵的时代。
90年代的俄罗斯在经济和政治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模样,加入北约似乎没什么阻碍了。年俄罗斯加入了和平伙伴计划,该计划是北约邀请前华约成员国参加北约的军事演习、维和行动等。虽然没有直接加入北约,这也让俄罗斯甚为满意,与其他前华约成员国欣然赴约,一时间俄罗斯周边的多个国家都成为了北约的和平伙伴。
和平伙伴计划只是美国的缓兵之计,40年的冷战风云又怎么可能让美国轻易放过俄罗斯呢。年北约正式提出东扩计划,逐渐蚕食东欧地区。这时俄罗斯才如梦方醒,但早就没了和美国斗争的实力和心气。尽管措辞严厉抗议北约东扩,也阻止不了欧美势力对俄罗斯的包围。
北约东扩
二、美俄竞争本质
在新千年到来之际,被忽悠瘸了的俄罗斯即将迎来它的第二任总统,这位其貌不扬的矮个子站在叶利钦旁边稍显青涩,时年47岁的普京正式接过叶利钦递来的权柄,包括控制整个俄罗斯核武器发射的“钥匙”,开启了他的时代。
叶利钦选择普京作为他的继任人,一是觉得普京有着卓越的能力,相信他能收拾自己造成的烂摊子;二是看中普京的知恩图报,笃定他上任后不会对叶利钦秋后算账。
普京和叶利钦
叶利钦果然没有看错普京。同样作为失败的政治家,戈尔巴乔夫晚年沦为笑柄,靠在电影中扮演自己和出席活动赚钱,而向西方低头、出卖俄罗斯利益的叶利钦却得以安享晚年,甚至在俄国民众心中仍有一定正面评价,这一切还要得益于普京的执政。
刚刚上任的普京,仍然执行着叶利钦留下来的对外政策,比如主打亲西方的政策,彼时俄罗斯已经处于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低谷期,在普京的带领下,俄罗斯继续尝试融入西方世界。
年6月,在美俄峰会上,普京放低姿态尽力讨好美国总统布什,他主动用英语和布什沟通,在两国元首的见面中用对方的语言来谈话,足可见普京的态度之低,诚意之高。
“”事件
美国发生“”事件后,举世瞩目,普京更是第一个致电美国的外国领导人,同时普京高调宣布支持美国,并向遇难者致哀。此时的俄罗斯不仅向美国提供关于中东恐怖分子的情报,还主动牵头中亚国家,协助美国在中东的军事行动,俨然一副美国盟友的样子。
普京的努力没有白费,随后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逐渐升温,普京适时提出加入北约,却遭到了拒绝。但在年5月,北约和俄罗斯成立了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在这个理事会中,俄罗斯只有参议权,没有决策权,还算不上是北约的成员国,但总算是靠近了北约一步。
图源网络
这种和北约的友好关系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北约东扩计划的持续推进,俄罗斯的战略安全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而北约每一次东扩,俄罗斯就申请一次加入北约,在年、年、年俄罗斯三次提出加入北约,均被无情拒绝。
再也无路可走的俄罗斯终于认清了现实,错不在俄罗斯是亲美还是反美,尽管它已被打断了经济的脊梁,再难复现苏联的壮举。
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想要维持它对欧洲的掌控,就决不能容忍欧洲自主起来,团结起来。人为制造一个敌人,来挑拨欧洲的纷争,这是美国一贯的对外策略。不然,美国便不能以远离欧亚大陆的地理特点控制欧亚大陆。
图源网络
俄罗斯与欧盟的经济、政治联系愈加深,美国对欧洲的影响就会愈衰退。换句话说,对美国来说,混乱的欧洲才是好欧洲,正如死去的毛熊才是好毛熊。
由此可见美国与俄罗斯的冲突所在,不是什么俄罗斯是苏联的继承者所以美国才会仇视它,昔日强盛一时的苏联都败于美国手下,难道它还会怕俄罗斯这个苏联残留的遗骸吗?
在美欧角力过程中,俄罗斯是关键因素,同理在美俄角力时,欧洲也不可能袖手旁观。
图源网络
而美国的这套理论正是传承自它的“母亲”英国,早在17世纪至19世纪末,英国就执行着大陆均势政策,当欧洲大陆上哪一国崛起,便联同其他国家对其制裁。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时,为了应对法国的扩张,英国先后组织和领导了7次反法同盟。
拿破仑带领着法兰西军队创造了最辉煌的战绩,彼时整个欧洲除了孤悬海外的英国和最东端的俄国外,其他国家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英国和沙俄组成反法同盟,将这位险些统一欧洲的法兰西皇帝击败并流放。
图源网络
如今这副锁链铐在了俄国人的脖子上,一向以政治强硬形象示人的普京,能带领俄罗斯挣脱美国和北约的枷锁吗?等待他的亦或是如拿破仑般的失败呢?
三、挺俄还是挺乌
俄乌冲突是普京的滑铁卢,还是突破口?年2月24日,俄乌边境的一声枪响打破了久违的平静,舆论顿时热闹了起来,就连我们生活中都出现了某些挺俄派和挺乌派。这场被普京称为特别军事行动的不算战争的战争,在残酷的硝烟炮火中走过了一年,它又将走向何方呢?
挺俄或是挺乌并不是看待俄乌冲突这个问题唯一的两个选项。在亲俄和亲美之间摇摆的乌克兰,最终做出亲美举动,与其国内的政府有关,决定权在那个明面上的演员和背后的财阀势力上。而大多数人即普通大众对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行,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这一点在哪个国家都是如此。
图源网络
既然如此,对于乌克兰民众来说,这场俄乌冲突更像是突如其来的人祸,也就是所谓的政府行为,民众买单。所以乌克兰民众为了保家卫国而奔赴战场情有可原,那些远在千里之外毫不相干的挺乌派又有什么理由去支持乌克兰政府呢?或许他们挺的不是乌政府,而是美国政府才对。
这么说挺俄派就是正义的吗?为了领土争端发动一场对他国的战争,是毫无疑义的侵略。挺俄派会说那些争议地区对俄罗斯的战略安全有多重要,是为了防止“北约东扩”的物质保证。
俄罗斯行政区域
如果说把军事上的考虑当做决定国界的议事规则,那么这种要求就会没完没了、得陇望蜀。试问哪个国家的边境线没有缺点呢?哪个国家的战略安全是完美无瑕的呢?
为了剥夺对方的攻击能力,就必须剥夺对方的防御手段,正如二战后对日本军事力量的剥夺同时伴随着美国在日本的军事殖民。每一次战胜者强迫战败者接受自己的条件,从而也播下了新战争的种子。
驻日美军基地
也许有些挺俄派会说,俄罗斯和美国可不一样,美国是殖民全球,打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俄罗斯反击是为了自己安全啊!
难道美国和俄罗斯真的不一样吗?要知道美国的殖民霸权并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在以竞争为基本规则的世界,只会有一个胜者。
殖民时代英国为了自身的“安全”打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拥有最多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法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在拿破仑时期意欲一统欧洲。德国为了自身“安全”接连挑起一战和二战的硝烟,美国同样是为了自身的“安全”组建北约对抗苏联,在全世界建立军事基地以维持自身的“安全”。
图源网络
各个国家有各自的“爱国主义”,究竟哪一个是正义的,哪一个是邪恶的?还是说只要是自己国家的对外扩张、殖民侵略就是正义的,是可以无条件支持的?
有些人并不是恨美国,他只是恨自己不是美国。同理有些人并不是反对战争,他只是反对战争失败。
在反对某一国的侵略战争时,同时也应该反对所有的侵略战争,不然凭借各国自己的解释和愿景,那人类将永远陷入战争。如果各国的劳动群众不把这个道理想明白,就会沦为帝国主义战争的炮灰。
对于一个远在他国,还享受着可贵的和平的看客,不需要挺俄或挺乌,因为战争中受苦的永远是各国的劳动群众。
俄乌冲突的结果如果不是走向和平,那么它也许将是开启下一场战争的钥匙,且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