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首先对印度是有一个基本判断,这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叶海林老师的观点,印度是中国次要战略方向上的主要挑战!
印度社会那我们中国目前有哪几个主要战略呢?在黄海方向,有朝鲜半岛问题。东海方向,有中日的钓鱼岛问题。台湾海峡方向,有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牵扯到与诸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东南边的这四个因素互相连接,互相联动,而且他们的背后都是美国,这无疑是中国目前的主要战略方向。
中国的北边呢?中国和俄罗斯已经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互信的等级是非常高的,在西北方向呢?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又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等各种各样的安全的、经济的、政治的、外交上的联系,可以这么说北方欧亚大陆方向是中国目前最具稳定性的一个方向。
印度社会最后就是中国的西南方向,它既不像北方那边稳定,也不像东边那样存在那么一触即暴的危机。所以西南方向就成了中国的一个次要战略方向,它搞得好,可以协助主要战略方向上的进展,搞得不好也不会有特别大的伤害。
然后我们会发现在中国的西南方向,印度是南亚次大陆上的唯一霸主,所以印度就成了中国次要战略方向上的主要挑战。对于印度究竟是合作者?还是竞争者?还是敌人的判断呢?
印度社会从主观的角度上来说,中国当然是希望印度,成为中国的合作伙伴。但是客观上它是竞争者,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是我们要避免它成为敌人,尽量使印度成为合作者,这也是中国的一个基本愿望,这是始终如一的。
现如今,中国在印度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是越来越重要,包括中印之间有巨大的贸易额,中国长时间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的创投公司是印度国内最具活力的一波企业。
像印度大的这些手机APP,新兴的新媒体网络,中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关系就跟中国和韩国,中国跟日本这么一个关系比较像,等于是有一定的产业互补关系,所以我们中国的企业在印度工业化过程中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印度社会现在莫迪政府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第一个是通货膨胀,第二个就是创造就业的问题,中国的小米和华为这些公司在印度设厂创造了大量的作业机会。
在带动国内经济增长方面印度对中国是有诉求的,所以目前印度和中国的关系总体是比较稳定的,因为它会发现和中国的关系搞僵了对它自己也是有害无益的,虽然和中国对着干,美国会给它叫好,但并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总体还是吃亏的。
所以和中国保持一种比较密切的经贸关系对印度是有利的,印度未来想要真正的走向工业化、现代化、产业升级、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重要的,关系到经济中长期命运的事情上来,中国都是绕不过去的。
印度社会有人会说日本,韩国行不行?日本,韩国的体量对印度市场来说还是太小了,而且中国产品的适销性在印度是无可比拟的,我们中国的流水线、中国的产品、中国的管理经验以及对付十亿级别市场的这种经营经验,那都是无可取代的,所以说任何头脑清醒的印度决策者,当他严肃地考虑国内政治的时候,都绕不开中国这个因素,所以它势必要和中国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至少是不那么糟的关系。
所以这对中国也有一个启示,如果我们期待印度全心全意地投入“一带一路”那是很难的,为什么呢?印度知道中国希望它加入“一带一路”,所以印度就可以拿“一带一路”来讹诈你,它自认为了解中国好面子这个特点,所以它经常拿这个事情来作交换条件。
印度社会以前“一带一路”是双方绕不过去的坎,现在变得两边都比较淡化的一个因素,印度虽然没有加入“一带一路”,开会叫它也不来,派几个民间人士过来,但是无论如何它还是亚投行最大的贷款国,所以说我们两方都有默契,中国不需要印度的什么承认,但是也不会接受印度的要挟,但是两国两该做的生意还得做。
综上所述,对中印关系要采取一种谨慎乐观的态度,中印关系坏不到哪里去,印度也知道,犯不着跟中国撕破脸皮,所以我们只要抵住印度的讹诈,以理服人,问题都不大。但是同时也不应该对印度有高过的期望,我们从中应该吸取美国的教训,对印度施以恩惠,印度未必会回礼,未必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