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车亮
图/源自官方
年长安汽车集团的销量目标是万辆,但董事长朱华荣表示这一目标原本在年就应该完成。因疫情、芯片、限电导致供应链和生产被打乱,让长安减产了近70万辆,“就算打个8折,实际减产也有50多万辆,加上实际销售的万辆就是万辆。”朱华荣说,“特别让我生气的是,很多新车上市以后,不仅没有带来好的效益,反而因为供应跟不上引发了用户抱怨,对我们品牌伤害巨大”。
新年开年之际,长安汽车召开了“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全球的供应商伙伴齐聚一堂。不过在这个岁末年初洋溢着节日气氛的当口,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和总裁王俊在演讲中,却以坦率的态度,直面了长安汽车当下在供应体系和战略转型中的诸多不足。特别是三年疫情放大暴露了内部的很多问题与短板。此外随着行业电气化转型加速,国内包括全球的市场环境都正在发生巨变。长安汽车如何面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与挑战?在这次供应商大会上,长安汽车的高层说出了很多心里话。
战略转型,从重塑供应链入手
年受疫情影响,“保供”成为了很多车企的头等大事。长安也不例外。朱华荣形容年是“极不平凡、极具挑战、极其艰难”。演讲中他表示为了抢资源,经常在深更半夜给供应商打电话,“甚至有时合作伙医院,我们也没有放过”……
环境的艰难对长安的影响显而易见。总裁王俊坦诚表示年长安暴露出诸多不足与挑战,具体包括:挑战一、用户需求未能完全满足,表现在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不够、交付节奏与用户诉求不符、服务体验与用户预期有差距。例如去年长安仅推出了5款新能源产品,而且集中在下半年,与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不匹配。而受产能爬坡、疫情、限电等影响,终端的订单交付率仅有63.7%。有高达19%的用户因为交付周期过长而无奈选择了退订。从销售服务满意度来看,去年因服务态度、意识和专业水平等问题产生的抱怨,占比达15.5%。
挑战二、供应链韧性不足。表现在零部件供需矛盾仍旧突出、供应商合作模式仍旧传统、质量管控能力仍需提升。例如长安去年全年因缺芯导致的生产掉量就高达44.5万台。而多款新车在上量的关键时刻,因供应商质量问题导致生产节奏放慢,对产品的发力和交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挑战三、新营销转型仍然不够快、不够坚决。表现在包括订单、交付中心在内的“三中心”建设仍然太慢,购车流程的业务链条还未能高效打通,交付满意度还存在不足,新模式下合作伙伴的创新意愿仍然不足等等。
董事长朱华荣则从战略转型的角度分析了长安目前所面临的不足和挑战。首先是电气化战略转型的难题多、挑战大。转型的资源不足。特别是组织能力、人才结构不足和软电能力弱(软件能力和涉电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长安今年要将技术团队从多人扩招到1.6万人。其二表现在产品的策划能力、生产的柔性调整能力还不足,特别是受到疫情、物流、断供、限电影响,长安去年的生产调整次数超过次,增加了5倍。朱华荣坦陈“这不是长安管理水平的低下,是疫情影响完全没有办法,给供应商造成了积压、浪费和成本增加,非常对不起大家”。其三则是电池成本、芯片成本居高不下、有色金属高位震荡以及物资短缺所带来的供应链压力。不过朱华荣表示在供应伙伴的努力下,“年降成本的目标基本达成,非常难能可贵”。而为了解决年所有车企都棘手的“保供”问题,长安汽车从高层到员工对供应商开展了朱华荣称之为“轰炸式”的资源争夺和信息压迫,去年点对点的疫情保供会议就开了3万多场、抢运物资多次……
可以说,正是三年疫情影响所引发的上述一系列问题,让长安汽车深刻认识到了传统汽车供应链模式的脆弱。以芯片短缺为例,朱华荣将其总结为四大矛盾:关键技术受限、市场供需矛盾、芯片渠道单一、中间商囤货居奇。芯片危机已经持续了两年多,其根本原因在于新能源、智能汽车的短期高速爆发与芯片的研发和生产,需要大资金、长周期才能出成果的产业规律,节奏不相匹配。而其更深刻的根源,在于车企和芯片厂之间没有建立起协同共进、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仍然是传统的买卖式合作关系,必然会有互相博弈、保留和缺乏沟通所带来的猜忌。
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讲,面对台下的供应商,朱华荣和王俊反复提到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在新形势下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厂家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必须要发生一次深刻的变革,“必须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此,长安汽车提出了“合资、包线、互投、参股”等四种平等互信、深化合作的新模式,为此长安提出了一个“铁三角”计划——建立整车厂、Tier1供应商、零部件厂家之间的新型关系。同时要建立长安的营销变革委员会(整合多家经销商,多家网点),加速新营销方式变革。从新伙伴、新营销两个角度切入,建立面向客户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这种明确的态度无疑表明长安将加速推动营销领域和供应链领域的一次深刻革命。
疫情、缺芯等引发和暴露的供应链之脆弱,引起了长安汽车前所未有的重视。进入后疫情时代,建立全新的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已成为长安当下最紧迫的动作。所谓治标更要治本,从供应链转型入手将成为长安汽车后疫情时代向电气化转型的重要切口。
高质量经营基础上,电气化转型全面出击
虽然朱华荣形容年是长安“惊心动魄”的一年,但年的长安仍然收获了高质量的发展。总销量.6万辆,同比增2%。其中国产品牌、新能源、海外市场几个子板块全部正增长。
此外经营质量也持续向好,市占率增长10.3%,收入增幅23%,市值增长了%,实现了规模、利润、市值三驱动,朱华荣称目前长安已经进入了新一轮高速增长的通道中,已经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长安”状态。“目前只有四家自主品牌盈利,而国有自主品牌盈利的只有(长安)一家”。朱华荣表示,“长安的经营质量里还有一个很好的状态,就是流动性很好,有五六百亿现金,可以支付大家合作的钱,你们不用担心”。据官方数据长安汽车年的供应链采购金额将高达亿,同比增32%。
进入年,长安汽车将加速品牌组织的重构。在长安品牌之下,除了经典燃油系列的V标、UNI、欧尚之外,还将推出全新OX纯电序列。年前要推出5款产品,销量突破80万辆。加上现有燃油车,要在年让长安品牌系列继续保持年销万辆规模。年前,深蓝要推出7款产品销量突破80万辆。同期阿维塔要推出4款车型销量达到30-40万辆。凯程品牌同期要推7款产品销量达30-40万辆。合资板块,也要在年前推出7款新产品。
年的长安集团销量目标是万辆,中国品牌仍然是主力,合计达到万辆。具体分布如下图:
电气化产品和新能源技术也将在年加速落地。首先,CS75PLUS、CS55PLSU、UNI-V全部触电,将推出智电iDD版本。继UNI-KiDD之后,UNI-ViDD和CS75PLUSiDD版本两款全新车型均在现场亮相,上市预计在今年2月。此外,包括深蓝S7、C、览拓者EV、阿维塔E12等诸多新品也将在今年上市。
在新技术领域,在现有的七合一电驱之外,将推出全新的八合一电驱“EDS2-B”,预计电驱效率将进一步提升,将实现量产装车。此外智电iDD还将推出P13构型的双电机版本,预计油电转化场景和转化效率会进一步提升,馈电油耗将进一步下降。此外在智能驾驶领域,NID3.0+APA7.0版本将构建全新的智能驾驶、自动泊车体验。
此外全新的SDA智能架构即将开始装车,实现了CTV底盘电池一体化、一体化车身压铸等当下的热门技术。至于技术的具体内容,还要等到后面的长安技术生态大会进一步披露详情。
驾值观
过去的年受诸多因素影响,有的头部车企销量全面失守,更多二三线品牌生存艰难。而长安仍能保持稳步正增长并获得了高质量发展,这种韧性从何而来?尽管正处于长安汽车发展最好的历史阶段,但面对来自全国的媒体和全球的供应商伙伴,长安汽车的高层仍然花了更多的时间,尖锐且深刻的指出了企业内部、外部存在的当下诸多不足和短板,同时表达了对未来预期的转型思考、客观分析和坚定信心,而非一味的表彰与歌颂。这其实体现了一种务实、自信、稳健、成熟的大厂气质,以及刻在骨子里的危机意识。我想,韧性正是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