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以来,各国无不怨声载道,以欧盟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担心美国此举会加剧跨大西洋伙伴之间不公平竞争的压力,甚至对欧洲工业化水平造成打击。在欧理会主席米歇尔访华稳定中欧关系,法国总统马克龙赴美协调无果后,欧盟开始着手筹划对美反击措施。
据观察者网报道,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布鲁日发表演讲时表示,《通胀削减法案》将引起不公平竞争、市场封闭以及供应链分裂等问题。作为对美国政策的回应,欧盟将对当前的公共投资法规进行改革,简化并调整国家对于企业援助的相关规则。
冯德莱恩坦言,即便美国与欧洲发生贸易战不符合双方的利益,但双方确实存在爆发“补贴竞争”的风险。
冯德莱恩的主张得到了欧理会主席米歇尔的支持,他呼吁欧盟国家采取集体措施,共同应对美国的补贴政策。不过,考虑到欧盟各成员国的经济实力差异较大,部分国家的财政状况并不乐观,因而欧盟有必要对筹措资金的问题进行讨论。
欧盟以上表态,发生在马克龙赴美以及米歇尔访华之后,这是一个颇为敏感的时间,尤其是这两次访问之间,还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不仅同时进行,而且怀揣着极强的目的性。
首先是马克龙赴美,外媒将其称作一场“精心设计的国事访问”,但那种同气连枝的表面热闹,却无法遮掩美国与欧洲之间解不开的分歧与尴尬。马克龙毫不含蓄地表达了欧洲对于《通胀削减法案》的极端不满,拜登则气焰万丈地强调,美国不会道歉,但会对具体政策做出“微调”。而美联社则爆料称,拜登政府的说法只是客套话,美国国会并不打算重新讨论该法案,更不会“重新打开它的文本”。
或许正是因为美国的反应在欧盟意料之中,所以就在马克龙赴美时,米歇尔同时访华。在会晤期间,中方对中欧关系发展提出四点建议,分别是秉持正确认知、妥善管控分歧、开展高水平合作、加强国际协调合作,并强调中方始终支持欧盟战略自主与团结繁荣。
对于中方的建议,米歇尔给予积极的回应,称欧盟坚持战略自主,并将中国称作“维护多边主义的重要伙伴”,同时代表欧盟提出增进供应链稳定互信、深化各领域合作、推进欧中投资协定的进程等几点期许,并重申欧盟始终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不难发现,米歇尔所提出的几点期许,有不少都是欧盟曾经对华发难的支撑点。如今形势为之一变,欧盟主动“求和”,大有缓和中欧关系的打算。
据媒体爆料,马克龙出访前曾私下告知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与对抗中国,只能二选一”。与此同时,欧盟也组织了一场领导人会议,全面评估中欧关系,以及欧盟对华中国技术和原材料的依赖,分析持续深化中欧经贸关系所可能带来的利益与风险。
上述总总迹象,传达了一个清晰无误的信号。欧盟欲向美国表明,针对《通胀削减法案》一事,如果谈得拢那就谈,如果谈不拢,那欧洲便打算稳定对华关系,一门心思地料理可能爆发跨大西洋贸易战。所以在米歇尔返回布鲁塞尔后,有记者询问在美国与欧盟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此行访华是否向美国传递了糟糕的信号。对此,米歇尔直言,欧盟不能成为中美竞争的连带受害者,欧盟有自己的命运,也有自己的经济现实。
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欧盟正在尝试进行“走钢丝”的平衡工作,防止陷入中美竞争所卷起的漩涡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出于维护自身利益,捍卫战略自主等因素,欧盟正尝试摆脱美国所施加的影响,至于能否取得实效,还需要长期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