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伙伴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东方智库丨欧中合作,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大事
TUhjnbcbe - 2025/6/24 22:09:00
北京白癜风医治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3月21日至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习主席今年首次出访前往欧洲三国,充分表明了中国对欧洲和中欧关系的高度重视。此次访问,给中欧关系带来的是满满的正能量和新动力。

行程结束之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从三个方面向随行记者介绍了习主席欧洲之行的情况,其中之一便是推升中欧关系,应对全球挑战。在这方面,王毅总结了三大访问成果:筑牢发展中欧关系的重要基础;达成捍卫多边主义的重要共识;提出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理念。

访问期间,习主席不仅与意大利、摩纳哥、法国的领导人会见会谈,而且同专程赶去巴黎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举行了会晤。

习主席在会晤中指出,中国和欧洲是国际上两大重要力量,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和塑造者,拥有广泛共同利益。中欧要从共同维护多边主义、促进亚欧大陆繁荣发展和增进双方战略互信三个方面,携手努力。

马克龙、默克尔和容克是当今欧洲三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导人,他们对习主席提出的三个方面表示了积极呼应。

马克龙表示,此次会晤向国际社会传递了欧盟与中国坚定捍卫多边主义的积极信号,法中两国签订了关于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完善全球治理的联合声明,充分彰显双方合作的战略性。法国和欧盟愿同中国进一步加强互信,共同承担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发展的历史性责任。

默克尔表示,当今世界面临许多和平与发展难题。德方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关键作用,高度评价中国支持欧洲繁荣,愿同中方一道推动多边主义进程。

容克表示,欧盟和中国是合作伙伴,欧中合作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大事。欧方愿同中方加快合作步伐,为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发挥积极作用。舆论认为,容克的上述讲话具有历史纵深感,富有战略远见。

容克曾任卢森堡首相近18年。在以高票当选为欧盟委员会主席之前,他担任了长达8年的欧元集团主席。容克从年11月1日起接替原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对于欧洲和欧盟的情况以及中欧关系,容克都非常熟悉。而对于当前欧盟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容克更是心知肚明。英国“脱欧”事宜,主要是由容克出面,代表欧盟与英国谈判。

容克德高望重,谨言慎行,长期来主张欧盟与中国发展关系,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容克认定“欧盟和中国是合作伙伴,欧中合作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大事”,堪称高见。容克的判断,也是对当前欧洲一些国家和一些人受大西洋彼岸的影响、干扰、牵制甚至威胁,主张将中国列为欧盟战略竞争对手而非合作伙伴的一种理智、冷静的回答。

欧洲目前有48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北欧、南欧、西欧、中欧和东欧五个地区。虽然同属欧洲,但欧洲国家的情况很不相同,有的既是北约成员,也是欧盟成员;有的则仅属于北约,但没有加入欧盟;有的加入了欧盟,但没有加入北约,也没有加入欧元区。有的干脆中立,一概不参加;有的则都想参加,但又迟迟未被批准。

不少欧洲国家有过辉煌的历史,有过强大的过去,但面对世界经历百年未遇之大变局,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一些欧洲国家的实力衰退了,有的国家经济滞涨甚至走下坡路,有的国家政局不稳,社会矛盾尖锐。一些欧洲国家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不仅有担忧,更有焦虑。

近年来欧洲不断抬头的右翼极端势力和极端民粹主义,以及中东、北非战乱造成的大量外国难民和移民问题,给欧洲特别是西欧、北欧国家造成了社会分化乃至分裂,给多国政局带来了隐患。英国坚持“脱欧”,一波三折,陷入僵局,给欧洲一体化和欧盟的团结造成了巨大冲击。

欧盟总部

美欧矛盾的加剧和分歧增多,龃龉不断,让欧洲对美国深感失望。欧洲国家抱怨美国对它们颐指气使,不公平不平等。美国则声称欧洲国家在军事上、防务上、安全上和经贸上占了美国的便宜。美欧媒体评论说,传统的美欧“蜜月关系”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不断的矛盾冲突。欧洲希望联合自强,走自己的路,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主张,但难以摆脱目前的困境。

中国与欧洲都有着璀璨的文明。两者虽相隔甚远,但中欧关系源远流长。尽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发展时期,欧洲不同的国家与中国有着不同的关系,但总体而言,中欧之间目前并无根本的利害冲突和安全威胁。

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不断发展,迅速拓展,逐步加深。特别是在经贸领域,中欧的互利合作规模越来越大,给中欧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让许多欧洲国家看到了新的合作机遇和第三方合作市场。

据统计,欧盟已连续14年保持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维护和发展好同欧盟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之一。

中国、欧盟在年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一关系的内涵以及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拓展,目前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交流合作的良好格局。

去年12月,中国政府发表了第三份对欧盟政策文件。这份文件是中国对欧盟政策的重要宣示,阐述了新时期中国对欧盟的政策目标,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中国、欧盟各领域对话与合作的重要举措。

中方明确表示,欧盟是国际格局中一支重要的战略性力量。中国重视欧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20多年来,高层接触频密,有力地保障了中国、欧盟关系的健康平稳发展。

中国、欧盟之间的高级别战略对话,已经举行了九轮。通过战略对话,中国、欧盟保证了重大问题特别是相互关切问题的及时沟通协调。今年3月,王毅在布鲁塞尔出席了中欧第九轮高级别战略对话会议。王毅在会上强调了三个重要观点:第一,合作伙伴是中欧关系的本质;第二,互利共嬴是中欧合作的目标;第三,尊重彼此核心利益是中欧信任的标志。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表示,欧方始终将中方视为重要战略伙伴,不仅重视中国的经济分量,也重视中国的政治分量。欧盟无意阻遏中国的发展,也不可能阻止中国的发展。这话讲得比较实在。

毋庸讳言,中欧之间并非太平无事,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也存在着分歧。一些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点:

一是欧洲一些国家、一些政客、一些媒体和一些团体,依然坚持传统意识形态和思维观念,对中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存有顽固偏见,不时在所谓的人权等问题上发难,对中国说三道四,污染中欧关系的气氛,制造中欧关系“寒流”。

二是欧洲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国力壮大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不能理性看待,有的不是把中国的发展视为欧洲的机遇,而认为是对欧洲的挑战甚至威胁,并因此而感到失落,甚至担忧焦虑。有的欧洲大国担心中国的发展会影响其国际市场。

三是欧洲关系始终受到第三方势力的干扰影响,甚至阻挠破坏。如在最近的华为事件中,华盛顿或公开、或私下对欧洲国家挑拨、发难、威胁,要求这些国家阻止华为参与欧洲国家的5G电信网络建设。

正是在这些背景和因素下,欧盟委员会于3月12日发布了显然不无矛盾心态的《欧中战略前景》报告。报告虽承认中国依然是合作伙伴,但认为中国在科技领域则是经济竞争者,在治理模式领域则是“全面对手”,并提出了一些有损欧中关系的政策主张,给欧中关系投下了不应有的阴影。

习主席的此次欧洲三国之行,与欧洲主要国家领导人和欧盟领导人进行了战略层面的直接沟通和深入交谈,给中国、欧盟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符合双方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习主席在同马克龙、默克尔和容克的会晤中强调,中国一向视欧盟为战略合作伙伴,支持欧盟团结、稳定、繁荣。中欧共同利益远多于分歧,双方应带头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旗,做大合作蛋糕。中方愿同欧洲国家一道促进中欧关系发展。

当前,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欧洲和中国都面临严峻的挑战,也面临难得的机遇。双方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需要珍惜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一如既往地相向而行性,而不是互相猜疑排斥。

而不断增进中欧之间的政治互信和保持战略定力尤为关键。在全球大格局的急剧变化和调整中,中国、欧盟将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相互倚重趋势。这一点,欧洲尤其应当认识清楚。

中国、欧盟作为多极化世界的两大力量,彼此之间有着广泛共同追求,也有着许多共同理念。无论在双边、多边还是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中国、欧盟合作都大有可为,包括应对全球挑战,推进全球治理、捍卫多边主义,促进国际自由贸易,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推动解决国际和地区争端,破解国际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挑战,促进欧洲经济繁荣,提高亚欧互联互通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等等。

中国和欧洲国家、欧盟之间,以及通过“一带一路”全球公共平台和第三方合作市场,双方的具体合作众多,包括金融、能源、农业、海运、航天、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电信、核能、科技、人文、养老等,可谓潜力巨大,空间无限。

中欧合作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大事。诚哉斯言,善哉斯言!(本文作者为东方智库首席研究员)

东方智库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欢迎转载并请联系bq_eastday

em.eastday.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方智库丨欧中合作,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