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海咨询自有原创方法论体系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本文首发于公号:国海管理咨询
欢迎大家进行内容订阅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交易双方进行价值的买卖,所以端到端,就是从需求原点出发到需求满足的闭环过程。企业如何进行高效的成本管理,如何才能打赢降本攻坚战?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端到端成本管理?
通用电气认为:“商业本质上是相关联的端到端流程组成的”。
而西门子则认为:“端到端流程是股东价值的源泉”。
IBM认为:“商业就是信息驱动的端到端流程管理”。
国海咨询认为,端到端的管理是对设计-生产-流通-客户的全价值链条进行管理。
01
全员洗脑,形成成本节约共识
企业只有树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成本管理的意识,从公司战略维度制定成本总目标,并将其分解到经营活动各环节、各部门,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分工。
共识是企业效益提升的前提,构建全员统一的降本文化,把这种理念灌输到企业的每一个毛细血管,才能够支持企业建设成本管理的行动落地,才能真正使企业成本管理落实到实处。
和战略拉通一样,企业的成本管理也需要至上而下的全员、全方位拉通,才能全流程端到端进行有效的成本管控,挖掘每一个降成本潜力,不放过每一个机会点,才能有效的发现众多存在的隐性成本。
02
制定具有挑战的成本管理目标
在设定目标上,从上至下,年度战略目标一定包含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我们可以借鉴平衡计分卡理论体系,它的指标维度相对而言还是很科学的。
平衡计分卡一级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客户指标、内部体系建设指标、团队学习和发展的指标。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进行细分二级、三级、甚至四级指标的分解,具体根据企业规模决定,规模越大,指标设计层级越多,指标的构成维度也越多。
比如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一级指标,如何来体现盈利能力呢?像销售额,利润率,业务增长率,成本控制,资金运转、资金投资回报等等二级指标可以反映。
再比如营业额可以细分几个维度,可以按照组织架构去设计,比如说销售1部的营业额,销售2部的营业额等等。
每个部门都领到了自己部门的考核指标项及比重。
问题来了,这些细化的目标,通过做哪些细项的工作才能达成?
每件细项工作的预算是多少?只有这样,每个部门的成本预算才能明确,整个公司成本预算也才清晰。其中各部门的成本预算的使用率和效益,就是他们其中考核指标项。
在挑战性目标的激励下,人的潜力和创造力将被极大激发,颠覆传统的解决方案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比如,马斯克要把航天发射的费用降低到当前的1%,他认为人类要走出地球,必须要大幅度降低发射成本。丰田的“CCC21”计划,在3年内削减30%的成本。
这些卓越的企业为自己设定高挑战性的目标,其实就是为自己建立了一个愿景,指明了方向,因为没有人的成就,能超越自己所设定的目标范围。
03
有效的组织配置及机制
各部门抽调人员,兼职成为端到端成本管理专项小组成员,专项小组有明确的经营管理目标,清晰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标准。
专项小组作为专业部门,领导和协同其他部门开展成本管理的专业化运作,通过持续实践找到最佳的降本增效的路径,并把它固化到流程机制中去。
在员工管理方面,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激励员工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在攻克某些疑难问题时,可以组织内部资源,也可以寻求外部资源,获得解决方案,前提是得有恰当的激励,让员工愿意付出参与进来,并且要营造宽容失败的环境。
比如可以采取项目悬赏的方式,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你有能力解决问题,公司给予适当的投入和奖励。
04
正确的成本管理策略
我们探讨成本管理的策略,要从企业、客户、合作伙伴全方位的角度思考如何进行成本改善,让价值最大化。
1、归零成本,它是一种革命性的成本优化
相较于归零成本管理,在企业内部,最优成本管理这一概念大家更熟知,那这两种成本管理理念有何区别呢?
最优成本其实对应的就是马斯克讲到的比较思维。过去企业成本管理习惯通过同类找标杆,标杆变标准,标杆再突破,在互相比较中达到最优。这种比较思维,是一种渐变式的成本优化。
归零成本强调是把一件事结构拆解到最小单元,质疑每个最小单元是不是真的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然后改变最小单元发生的条件,直接从根本上去消灭它产生的多余的成本。
案例:spacex,为什么火箭不能回收二次使用呢?
去火星移民是人类一个伟大的梦想,而成本问题就是最主要的一个阻碍因素。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发现火箭成本高达万美元,其中燃料成本只占20万美元,那为什么成本还这么高呢?
马斯克将火箭的成本分解为几千个要素,同时使用最便宜的零件及组装方式,但成本依然超标。
当时世界前三名的国家宇航机构,一致认为火箭只能一次性。而马斯克却提出质疑,为什么不能重复利用呢?
通过团队的苦心钻研,马斯克在最后的3次实验中,成功实现了自己火箭的重复利用,最终把发射成本降到了之前的1/10。
2、多问如何更能降低成本,保持对于成本投入的洞察
挑战过去存在即合理的封闭心态,对于现有的成本模块、成本构成提出新的假设,并对新假设进行论证。
譬如对于原材料的供应,我们需要对市场进行三个视角的洞察
短期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