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医疗,所以医疗行业无周期性、无淡旺季,也是最值得长期投资的成长性行业之一。医药和器械是医疗制造业全行业最重要的细分,两个子行业在中国目前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过去的10年里,美股诞生数十只大市值的10倍医药股,其中大部分为医疗器械股,那么在中国的A股市场中,未来的10倍医疗器械股是哪些?
一、医疗器械和药业的区别1、药和医疗器械,创新模式却迥然不同
本质上,创新药卖的是专利,而器械卖的是复杂的精密制造系统。
为什么创新药拥有如此强的定价权?因为专利保护了相应的分子结构(化学药)或是氨基酸序列结构(生物药),其他药厂在专利保护期内不能仿制。
●创新药的研发往往具有发散性,创新具有偶发性和随机性,龙头药企的层叠效应不明显,相当于龙头药企和小药企的起跑线相距较近。从过往历史到现在来看,几十年前不到一半的新药是小药企研发出来,到现在已经超过3/4的新药最初来自小药企。
同时,创新药领域颠覆性的迭代很多,你永远不知道会在哪里突然间蹦出来一个非常厉害的创新,把某个适应症原有的药品格局搅得面目全非。比如治疗EGFR突变的肺癌的药,在第一代、第二代的EGFR抑制剂之后,阿斯利康研发出来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有望直接挑战第一代EGFR一线用药的地位,成为该领域的首选药品。
●医疗器械的研发往往是螺旋式的,技术是改进型进步,不断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升级和进步,与工业基础、产业链发展相关,也与公司的硬实力相关。
医疗器械由于是跨学科的综合性产品,仿制难度比药品要更大,也更复杂。大药企和大医疗器械企业相比,研发岗位的招聘所涉及的学科中,医疗器械涉及多门学科,而药企主要涉及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药械之间的创新模式差异表明,创新药的迭代速度和重磅管线不确定性的风险是我们普通投资者难以去规避的,具备规模效应的大药企并不能保证拥有在某个药品领域的持续竞争优势,只能一定程度上下修投资的失败率。
器械的改进型创新模式,除非发生整个领域底层逻辑的变化,否则行业会呈现出稳定增长、强者恒强的局面。普通投资者更容易依照现有的竞争格局和产品逻辑去发掘具备持续增长潜力的好公司,不容易发生黑天鹅事件,更容易坚定地持有享受企业持续成长带来的收益。
2、器械难以逾越的专利壁垒:对视药品的专利悬崖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跨国药企巨头们用于并购的资金高达1.2万亿人民币,并购潮背后却是药企巨头饱受专利悬崖和自研回报率低两大困境困扰,而专利悬崖尤其值得投资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