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线上培训项目设计
这个冬天不太冷
Hello,everybody!又是一年春去冬来,小伙伴们,你们还好吗?寒冬数九,大连最近天气异常寒冷,伴随着少数地区疫情的复发,仿佛又把大家稍稍放松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对于疫情,我们时刻不能松懈,对于学习,更是如此。好在我们有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在为我们挡风遮雨,我们更有一群温暖的小伙伴在抱团取暖,所以,这个冬天不太冷!
拨开迷雾见”太阳”
年1月15日晚8点,培经大连分会的会员们相约来在了腾讯线上课堂,听说即将要有一场精彩的大咖分享袭来,它就是第2讲:呼声超高的《疫情下的线上培训项目设计》。其实作为一名培训人,对于线上培训项目一点都不陌生,甚至每天都在接触,但这次的分享很不一般,一方面主要是针对疫情下的线上培训项目设计,另一方面是由一位大咖老师倾情奉献。
本次课程邀请到了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北京分会的特邀嘉宾刘思华老师,她不仅拥有近十年培训行业从业经验,更是理论与实操型的专业培训人,今天,她将用她宝贵的经验来为我们呈现一场知识的盛宴。同时,在本次分享中,思华老师还带来了她所在企业在疫情期间两个非常成功的案例,案例教学,触点及面,让前来学习的小伙们都情绪高涨,对课程充满了期待!8点一到,在大连分会理事由若彤对培训经理人俱乐部的介绍下,本次线上沙龙火热开场!
知识的盛宴
思华老师逻辑清晰,循序渐进,分享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包括疫情当下的培训现状、培训项目设计的底层逻辑、线上项目设计的“四度四化”及案例分享。在1个多小时的分享中,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疫情当下的培训现状
首先,思华老师以问代学,先抛出了两个问题:疫情期间,你所在的企业培训预算是否有降低?疫情期间线上学习用到了哪些平台?这让小伙们瞬间回顾了自年初以来各自所在企业因疫情给培训带来的种种影响。我们可以看到,疫情的到来严重的”冲击”了培训行业,也给我们培训人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虽然对培训预算、培训计划等方面有很大影响,但另一方面,在这种冲击下,我们发现企业对培训也更加重视起来。因此,如何强化培训管理者能力、加强线上培训运营是当前我们应该思考的重中之重。
培训项目设计的底层逻辑
对于一个培训项目来说,它的底层逻辑是首要的,其次才是设计。因此,我们要先从底层逻辑开始分析和研究。思华老师引用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PDCA戴明环。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质量管理的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PDCA循环管理模式,不仅在质量管理学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培训项目设计方面也可以用之指导和探索。
线上项目设计的“四度四化”
匹配度:前期课程选取”产品化”(P)
在课程匹配度上,我们要有产品经理的思维和逻辑,把用户体验放在首位,把自己的每一个培训项目,每一次培训课程都打造成自己的“产品”(PlanourProduct),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选取时要“产品化”。这里包括:我们要先获得高层/老板/项目发起人的支持,与他们达成共识方可进行后续实践(共识先行);之后,我们要对用户进行画像,先了解用户的特点及痛点,以此形成教学模块(需求调研);下一步,我们就要进入到自上而下的任务导向及自下而上的兴趣导向,既要考虑企业的绩效,也要考虑目标群体的兴趣特点(”上下”选题);最后,针对以上所做的努力,从整体上形成培训框架,建立培训体系(把握框架)。“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不要急于求成,一步步脚踏实地,逐步建立并完善框架和体系,学会把零散的项目/课程/知识变成知识库。
参与度:形式设计“多元化”(D)
前期进行完匹配后,接下来就要开始设计培训形式了(DO)了。任何事都不是上来直接做,而是要有一个预热的过程,对于线上培训项目,更是如此。新的项目,新的群体,新的实践,新的体验,如何把这些因素有效且自然的串联到一起,这就需要我们培训管理者学会项目预热:
可以在课程开始前发一些导学资料,视频介绍,大咖站台,标杆分享等,让用户在正式接触项目前就对项目充满了期待(项目预热);气氛决定一切,要想让项目有效落地并打造用户体验,气氛的活跃是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比如在授课时讲师与学员的视频/音频连麦互动,分组讨论,小组PK,积分榜等,这些行动不仅可以打造学员的“轻学习”,也能让培训过程更加顺畅,拉进我们与学员的距离(活跃气氛);无论是预热还是气氛,都是辅助项目成功的,重要的还在于我们学员真正在项目中有所收获,所以,在课程结束后,我们要第一时间进行课程评估,收集学员反馈,答疑解惑,并布置作业来检验学习效果(课后闭环);同时,为了消除学员的倦怠感,我们要对学员及时进行奖励和表彰,这也是保证项目成功很重要的一环(阶段性成就)。
实践度:成果输出“显性化”(C)
说到培训,我们最讲求的是投入产出比,每一场培训都期望有明显的“结果输出”,但其实并不是所有培训都是和绩效有关联的,就如不是所有培训都可以用柯式四级的第四级来评估的。在这里,就要引用大家熟悉的“柯式四级评估”了。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效益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但要想让培训更加有效且和绩效挂钩,首先要保证我们的绩效是科学且量化的,同时,我们要转变思维,我们是要评估培训课程的有效性,而不是评估绩效的改变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培训带来的,这二者逻辑是不一样的。
感知度:跟踪影响“传播化”(A)
培训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项目的结束,我们要在结束后及时进行项目的复盘,包括项目的成功/失败之处,有哪些经验教训,并将复盘结果应用到下次项目设计中(项目复盘);让受训学员继续保持学习热情,交流思想,互相启迪,不仅有助增强记忆,也能为下次项目开展做好铺垫:如系列课程(学习交流);学会打造项目的“高光时刻”,这就需要借助企业内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