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伙伴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如何管控合同签订前的风险深圳湾肇庆新
TUhjnbcbe - 2021/3/3 18:41:00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年1月30日,由深圳湾(肇庆)新经济加速器主办、律大大网络(深圳)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企业家法商之道与法律风控座谈会在深圳湾(肇庆)新经济加速器园区成功举办。

本次讲座专门从深圳邀请活动联合主办单位创始人——李刚先生,给大家带来主题为《法商之道规则创造价值》的分享。

讲师简介

李刚先生主要从法商思维、公司治理、劳动人事、合同风控、知识产权五个模块展开本次讲座的精彩内容,给大家具体解析如何做好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

本次分享重点强调了企业合同的法律风险控制与管理。企业合同的风险控制与管理一直是实务中的常见疑难点,这是因为在这设计合同审批和审查过程中,如果强调控制风险的价值主张,合同风险控制与管理的成本就会上升,效率必然会有所降低;如果强调审批效率、促进业务、风险也必然会有所提高。风险可控的最佳边际是企业合同风险控制与管理的关键所在。

在企业合同的风险控制与管理的过程中,常见的做法是结合合同的分类方法,根据合同的签订过程分为合同签订前的风险控制与管理、合同签订时的风险控制与管理以及流程中的其他措施。

合同签订前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签约主体调查

签约主体调查主要是考虑到了有效合同和效力瑕疵合同所带来的不同法律效力以及合同当事人的实际履约能力,从实际上降低合同的违约可能性。

(1)资格调查制度: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三证合一)调查,主体名称核对、有效期限核对,经营范围核对。经营范围核对包括但不限于有限制经营、特许经营、法律、行*法规对经营的禁止性规定、从业资格的限制性规定或禁止性规定范围上的核对。(2)资信调查制度:主要是商业信誉、履约能力,主要包括财产状况、生产和经营能力。主体调查的目的是进一步确认交易对象在真实性、合法性和实际履约能力,这是风控在重点。

合同内容审查

合同内容审查遵循全面审查原则,以防范处于隐形状态的法律风险。合同内容审查也是考虑到了格式合同与非格式合同、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的不同法律效力。一般而言,企业会建立标准合同文本库用以规范业务部门的合同使用的规范性,控制合同法律风险。同时,由于日常业务的纷繁复杂,业务部门也会产生一定量的非标准合同。此时就需要对非标准合同进行全面、重点审查,包括对合同重要的价格条款、附条件条款、附期限条款、权利义务条款、违约责任条款、争议管辖条款等进行全面、重点、专业的审查。

简而言之,实务中合同内容审查分两种情形:

(1)常用合同模版建立后的审查:模式化审查;(2)非合同模版审查:全面、重点、专业审查,主要审查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价格条款、附条件条款、附期限条款、权利义务条款、违约责任条款、争议管辖、代表送达条款等。

合同风险控制流程中的其他措施

合同风险控制与管理流程中的其他措施是前述两种风险控制与管理措施的有效补充。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合理选择使用下面五种不同其一或多种方法有利于探寻风险和效率的最佳边际。

发起部门责任制原则

按照“谁主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业务部门对合同的审查和风险识别进行初审。在法务职能部门的培训和指引下,由业务部门对具体日常业务中的合同按照风险来源划分为外部法律风险合同和内部法律风险合同,设置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

专业化原则

专业化原则就是指合同风险识别需要由专业人士承担具体的审查工作(专业化审查关卡),常见为法务专员、财务专员、业务专员。在合同审批的过程中,无论合同金额大小、业务类型何如,均需在审批过程中设置一定的专业化审查关卡以识别合同的业务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依照一定的目标和价值指引,可以适当地减少或便利地设置专业化审查关卡。关卡的设置考虑业务量的大小、是否采用格式合同;标准文本的放宽审核、其他合同需要经过法务\风控和相关业务部门的专业审核。专业化原则的深层含义是谁的专业领域,谁负责该领域的风险识别。

重要合同多级审批

企业内部的重要合同应当要比一般的合同的审批层级更多,合同的重要性要与审批层级相匹配,才是审批效率和风险可控、合同信息对称的体现。

重要合同的划分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合同的金额(一定的金额)、合同的期限(长期)、与经营相关的重大事项和战略计划、与重要伙伴的合作框架、可能引起社会重大反响的合同、涉及知识产权条款、内容的合同、风险点较多的指定业务类型合同、新类型的业务合同、业务频率较高的类型合同、权限性合同、风险发生的频率、风险的大小等。

重点合同的划分和定义、重新定义工作应由法务职能部门会同业务部门负责人定期召开。划分和定义、重新定义应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适时制宜(重大事项、战略工作、阶段性规划、业务特征以及权限事项等)。

建立定期反馈、畅通合同信息渠道

建立以下一种或多种信息畅通渠道,可以有效解决合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1)企业在合同审批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审批层级,直接指定一定层级范围的合同信息逐级汇报的制度,由上一审批层级决定是否将合同信息流入下一层级的合同信息渠道,并由下一审批层级决定合同信息是否继续流转。

(2)结合发起部门责任制原则,业务发起部门的领导可以决定合同信息是否需要反馈到业务部门的直接上级及法务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3)风险边界识别:法务职能部门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对不同类别的合同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合同信息汇报,定期或不定期反馈重要合同信息到任一审批层级。

(4)业务发起部门或法务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按照一定的披露方法在企业内部的一定范围通告当前阶段的合同管理及合同信息概况。

(5)在重点业务合同的多级审批过程中,各级审批意见应充分体现在审批书面材料上或审批系统上,切忌无信息含量的审批意见。

合同审批分级制度

在企业合同风险控制与管理的过程中,合理设计合同的审批流程有利于防范合同风险,常见的制度有合同审批分级制度和总法律顾问制度两种。

合同审批分级制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企业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审批级别、程序以保证合同审批的效率和风险控制。当前实务界常见的审批分级标准有合同金额、授权权限、风险点较多的业务重点审核、业务预期利润和损益。这些审批分级标准均是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经营规模、管理架构和内部治理状况、风险承担能力等实际情况加以确立的,具体确立的原因和和标准之内区间的划分涉及了特定企业的具体情况,仅具有参考价值。

除此之外,实务中各个行业对合同的风险控制与管理往往是由熟悉企业业务类型、精通法律和业务专业知识的总法律顾问进行统筹安排的。总法律顾问制度一般可理解为三角制度,这三角分别为总法律顾问、内部法律事务部门、外部法律事务机构。外部法律事务机构(外部律师事务所\外部律师\外部咨询团队)和内部法律事务部门协助总法律顾问,在总法律顾问的统筹安排下有序协作,充分发挥不同机构、部门在不同专业领域的特长,并设置一定的目标和价值指引(高效审核、风险可控),使得两者各司其职,以达到设定的目标。对于企业的合同审批流程而言,内部法律事务部门是一般和具体业务的专业审核关卡,外部法律事务机构是有效的补充。而内部法律事务部门和外部法律事务机构如何协作,既是专业性的问题,也是管理性的问题,更是行业性的问题,目前实务界并无统一的经验。因此,两者如何协作以及两者的界限何在往往是由总法律顾问进行一定的专业识别、风险识别后进行统筹安排。这也是大型企业集团设置总法律顾问制度的缘由之一。

平衡合同事务运转的效率和风险,是企业合同风险控制与管理的关键所在。

李刚先生以为根据合同的法律关系,基于当事人的相对地位,从合同目的出发,守住底线,锁定利益,促进交易,实现利益最大化,这是合同审核的根本遵循。

在本次讲座,李刚先生还给大家带来一个最实用的合同管理工具“电子合同”,主要特色: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证据保证、简化管理。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电子合同正在加速替代传统纸质合同。然而对于什么是电子合同,什么是有效的电子合同,以及电子合同的本质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认识,这些不同的认识会直接影响电子合同发展的路径和形态。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什么是有效的电子合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电子签名行业的通说认为:只有经过可靠电子签名的合同才与签字、盖章具有同等效力,而什么是可靠的电子签名。

根据《电子签名法》第十三条规定,电子签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视为可靠的电子签名:

(一)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

(二)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

(三)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四)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该条文的表述并不容易理解,可做如下翻译和补充:

(一)签署主体必须实名认证,可以跟踪到现实中具体的人或单位;

(二)电子签名应采用国家授权机构的数字证书,确保签名技术可靠;

(三)数字证书为电子签名人控制,其他人不能擅自篡改或操控;

(四)电子签名文件的HASH值应存证,这样对文件的任何篡改都可以被发现。

(五)电子合同的时间具有关键意义,应通过有效时间戳固化文件签署及存证时间。

目前律大大全流程电子合同突破8万用户,电子合同x云端法务,为商务交易保驾护航!

同时,深圳湾(肇庆)新经济加速器于年1月起,将推出更多企业当下最实用、急需的内容企业服务内容,每月将举办企业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才服务、财税服务等公益免费讲座,专家现场免费为企业答疑解惑。

律大大作为园区的核心企业服务合作伙伴,将每月定期安排专家到园区坐班,还设置线上咨询服务。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管控合同签订前的风险深圳湾肇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