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鸿蒙,华为给出的官方定义是“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大概意思是:鸿蒙可以通过分布式技术,把物理上相互分离的多个设备,融合成一个“超级终端”。
比如说,现在很多人家里都有智能家居设备,通过特定的APP和系统,我们可以控制电灯的亮灭、窗帘的开合;但是,由于不同的生产商往往没有互联互通,用户可能需要使用多个APP甚至是多种操作系统。
而鸿蒙要做的就是打破这个困局,就像王成录说的那样,“鸿蒙系统是不同设备的统一语言。”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搭载鸿蒙的手机有些什么新功能:
畅联流转:当你拥有了多台搭载鸿蒙的设备后,你播放的电影、音乐、聊天信息可以从A设备转到B设备;
多机位模式:如果你拥有多台搭载鸿蒙的拍摄设备,可以在一台手机上选择其他设备的摄像头,进行拍摄,有点类似火影忍者里的轮回眼;
万能卡片:这个功能更多的是基于手机本身,通过上滑APP图标可以唤出万能卡片,用户可以通过卡片组合个性化的手机桌面。
和安卓、iOS相比,鸿蒙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仅是一个手机操作系统,更是一个面向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手机、电视、平板、汽车等终端只要搭载鸿蒙系统,软件在不同平台之间都可以适配,不再需要单独开发。
通信专家项立刚在接受红星资本局采访时,把鸿蒙称为“下一代操作系统”,“我们以前的操作系统——电脑用的是电脑操作系统,手机用的是手机的;那到了现在,我们希望能把电脑、手机甚至是汽车的操作系统都打通,传统的系统架构做不到,必须有新的架构。”
华为鸿蒙系统有如此多优点,理想也很丰满,可现实依然是骨感的。
据StatCountr数据显示,在年4月至今年4月,移动端操作系统市场份额上,谷歌安卓系统占比达72.2%,苹果iOS系统占比为26.99%,其他均不足1%。
安卓和iOS几乎垄断了全球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鸿蒙要如何突围?
做一个操作系统,技术上不难,生态才是核心。生态涉及的广度、深度和复杂度远远超过所有的单个技术。
事实上自年智能手机急速发展开始,就不断出现各种优质的手机操作系统。Palm的wbOS、诺基亚的MGo、微软的WindowsPhon,其系统性能乃至先进的技术,也广受科技界的好评;部分开发者甚至觉得这些系统,在技术上比Android还要先进。但尽管如此,这些优秀的操作系统,仍然被被Android击倒。
为什么这些拥有优秀技术的系统,最终无法生存下去?个中的关键,在于Android系统占了巨大的先行优势。由于Android设备的出货量远远高于其它系统,其它系统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难以吸引热衷于利润的专业开发者,为这些操作系统开发杀手级软件。
可见,真正决定操作系统未来发展的因素,绝对不是技术,而是操作系统的应用生态。
这有些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