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伙伴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语文之舟关于初中生读书问题的集中回答
TUhjnbcbe - 2021/9/12 1:05:00
最好白癜风医院电话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31228/4318885.html

从教多年来,家长朋友们最喜欢跟我聊的话题,并不是语文考卷上的两大难题——阅读与写作,也不是考试方法,而是读书。

甲:“我家xx现在怎么不喜欢看书了,小时候还挺喜欢的……

乙:“漫画书、故事书,倒是喜欢看,遇到名著就打不起精神……

丙:“让他做读书摘抄,都很不愿意,要么就敷衍了事,每次都是……

丁:“他看书可快了,小学时四大名著全看过,我也不知他怎么看的,不知看懂没……

跟语文老师问得最多的,是读书,这一点都不奇怪;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学语文的重要表现和内在途径,就是读书。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里,读书=学习、做功课,古代的科举也主要是考文科,跟现在的语文有些类似。就连数学品牌学而思创始人张邦鑫老师也曾坦言,他小时候语文成绩一直不好,当时看到班上语文好的同学非常爱看书,他也找书看起来,语文成绩就也很奇妙地上去了。

爱不爱读书、会不会读书这件事,其意义不必多说,跟语文学习自然是息息相关,甚至不止于语文考试,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终身成长的集中体现。

之前也答应过好多家长,我会集中写一篇帖子,来回答她们关于孩子读书的一些问题。

一、我们为什么读?

首先还是从语文学科出发。面对这门极为特殊的学科,好多家长、学生,包括老师在内,也都无比困惑。那么,与数学等理科相比,语文学习的特殊性究竟在哪里呢?

我将其总结为两点:1.语文考试成绩的离散性较低,2.语文学习与语文考试的映射不强。请原谅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竟用了两个数学概念“离散性”与“映射”来解释语文问题,换成通俗的话就是:

1.语文考试的分数段较为集中,较低者在及格线附近,较高者也不会接近满分,不像数学,满分的、零分的,都有。

2.对于一般的语文课程,语文课所学跟语文考试不是一一对应的,很可能学了很多内容,考试时只考到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让人觉得语文学与不学,好像无所谓,——不像数学,今天学的东西,很可能明天周测就考到。(当然,我上面所说的是“一般的语文课程”。)

既然有如上这两个特殊性的存在,大家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就凉了很多,既然语文学习的投入回报比相对较低,在精力、时间等相对有限时,必然会“战略性地”舍弃语文。

还是回到这两个特殊性。第1点,考得不会太差这一层涉及到语文的母语属性,天然如此,但至于考得不会太高,其实未必,在高手之间,语文反而成了最后的战场,当然这一点是说给少数人听的。第2点,就需要反过来思考语文课程本身了,到底能不能让语文学习与语文考试紧密结合(所学即所考),答案当然是能,又不全能!

语文成绩进步慢的根本原因,是语文考试只考查少量知识,更多的是考查能力。而这个能力,却在考试之外,就是读书,多读书,会读书,读以致用!语文考试的两大内容,就是阅读与写作,而读写能力就是感知与表达的相互转化。有人可能会疑惑,除了读书不是还有作文吗,那么大的分值,其实有句话大家也都听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有不会写的问题,都源于不会读。

所以总结一下,读书一事,也就对应了语文学习的重要能力,同样这也是语文考试所考查的能力。读书虽不直接面对考试,但是是为语文学习与考试“练内功”,这一步虽然不会快,但不可缺!学语文,更需要长期主义,所有的短视者、冒进者,都将走火入魔,——至少在语文学习这条道上,是如此。

以上是说的读书与语文的关系,其实也是回答了为什么读(why)这个问题。下面来说另外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what),二是怎么读(how)。

二、我们应该读什么?

说什么开卷有益,肯定是夸张了,但这世上的好书太多了,这是真的。其中哪些是比较适合初中生读的呢?

有些媒体或机构会发布一些对应年级段的推荐书单,甚至动辄以教育部,以知名教授、作家为背书,我每次看完那些书单,或多或少有点怀疑。那些书,你买过吗,你读过吗,你自己真的喜欢吗,你就开始推荐?!

我认为,向别人尤其是青少年朋友推荐书,得有几个前提:1.这书你有,2.这书你读过,3.这书你很喜欢,这三个是必须的;其实还应加上第4,是要非常适合对方读,这一点展开来说,就是符合他们的心智、趣味,跟他们的语文学习、考试有较强的相关性,并能引导他们的语文学习,甚至三观的养成。

基于以上标准,我来“发布”我面向初中生(以及小学高年级)的推荐书单。

甲、古诗文选

1.《唐诗三百首》

蘅塘退士的。没有比这部更好的古诗选本了。中考的难度一般止步于律诗,这本前面部分的古体诗字数一般较多,可以选看一些,重点还是后面部分的律诗和绝句,初一多读绝句,初二就开始攻律诗。此书的版本,推荐《唐诗三百首详析》(人民文学出版社)。

2.《宋诗选注》

钱锺书的。此书较为学术,不过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宋诗选本了,我们总不能只读唐诗,不读宋诗吧,所以就它了。每首诗下论述性的文字有点多,不过语言倒还成,同学们也能看得进去,就是有点重。

3.《唐宋词简释》

关于词,推荐这本唐圭璋的。《宋词三百首》虽然也是“三百首”,但不是最优,所以不推荐。词从中唐就有了,所以说,这本唐宋词也更全面一些。这本书有个问题是注释过简,言辞古味,所以同学们还需要一些额外辅助。

4.《论语译注》

中国人的必读吧,不只为了语文学习。孔门师生语录,为语文,为人生,都大有益。短小精炼,深邃绵长。特别适合各位同学。杨伯峻的译注版。

5.《世说新语选》

名人轶事笔记体,全是写人叙事,基本没有抒情、议论,难度适中。很好的文言文学习初级读物。通读也没必要,选本即可。

6.《史记选》

比《世说新语》要进一层,文本篇幅上,人物刻画上,文学成就上。整部《史记》篇,浩瀚了,可以从王伯祥的选本开始。

再往后依次是,《孟子译注》《聊斋志异选》《古文观止》。

乙、现代文选

1.散文杂文选

朱自清,老舍,汪曾祺,张爱玲,沈从文,丰子恺,贾平凹,其中前几位的文笔是业界公认的,也非常适合中学生学习。说到文笔,最精道的当属鲁迅,但他的杂文偏难了,不急。

2.短篇小说选

首先是“短篇小说三巨匠”: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然后是张爱玲,中短篇小说是一流的,虽然多写风花雪月,其实不打紧;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很奇,篇幅也很短,且是中考题的常客。沈从文和汪曾祺这对师徒的短篇小说口碑也很好,其实有一定难度,可以往后放一放。鲁迅的《呐喊》类似。

散文和短篇小说,是中考文学类阅读板块的必考内容,一来学阅读,二来学写作,中考作文还是以记叙文为主,其立意、素材、结构、语言,皆可学。

3.诗选

比较好的单本的现代诗歌集,好像没有,如果感兴趣,倒是可以零零散散地选看,建国前的徐志摩、冯至等,建国后的朦胧诗人、海子等。外国的汉译诗,味道变得太大,就不推荐了。

丙、名著

1.部编版教科书重点推荐的12部名著

“部编版教科书重点推荐的12部名著”,这个描述在南京中考语文试卷上已是连续三次出现了,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读即所考,还是中考。而且名著这东西突击不了,是实打实的三年阅读沉淀。而且以后对于名著的考查更趋向于“整本书考查”,只读梗概、记知识点的雕虫小技,还想拿一些名著分,无异于痴心妄想。南京中考名著题的命题方式是最先进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极强,基本固定为8分,相当于数学压轴题的第2-3问了,而且压的是你三年的阅读。够狠!

同学们秋季、春季校内学业较紧,寒暑假是名著阅读的*金时间。

是哪12部,给你们两个呈现形式:

按学期分(初一初二时,正好每次期中或期末考试考一部)

七上:《朝花夕拾》《西游记》七下:《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八上:《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八下:《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九上:《艾青诗选》《水浒传》

九下:《儒林外史》《简·爱》

按类型分

古典名著:《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科普作品:《昆虫记》散文诗歌:《朝花夕拾》《艾青诗选》书信集:《傅雷家书》

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

2.部编版教科书自主阅读推荐的某些名著

按照南京中考惯例,这自主阅读的24部名著,是不会考了,但读一读无妨,其中有好书,比如……这里先不列,和下面的名著plus放一起吧。

3.名著plus

如果只读初中教科书上那12部你还不过瘾,我给你来点高阶的,但又不会太高,篇幅也不太长的。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海明威《老人与海》。

沈从文《边城》,钱锺书《围城》。

罗贯中《三国演义》(这个的篇幅是长了,但没办法)。

至于剧本,曹禺的《雷雨》《北京人》《日出》《原野》,老舍的《茶馆》《龙须沟》,莎士比亚、莫里哀、易卜生、契诃夫等。

丁、报刊

1.《读者》杂志

文摘类的杂志,《读者》第一,其它什么《青年文摘》《意林》《智慧背囊》之类的,就别看了。《读者》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有点偏鸡汤,风格较柔了,但是对于中学生、甚至本科生还是非常劲道的。每月两期,可订阅,也可散购。杂志上面一般会设置一些栏目,可对喜欢的栏目进行选读。

2.《南方周末》

紧贴时事,时事也是语文命题的大方向。同上,可对喜欢的栏目进行选读。甚至向它投稿。

戊、自媒体

《梧桐未语》,这是我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语文之舟关于初中生读书问题的集中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