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3日消息(记者刘会民)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在22日举行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系统回顾和总结了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历史经验,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擘画了发展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
30年来,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取得了哪些宝贵经验?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新的起点,中国东盟关系未来发展有哪些值得期待?
自年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和东盟拥抱时代机遇,聚焦共同发展,从磋商伙伴和全面对话伙伴到“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再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关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同东盟国家领导人共同宣布,将中国东盟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确立了双方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认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它的面更广,合作的程度更加深。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表明了双方的关系更放眼于很全面的合作,因为不仅是在区域层面,(而是)在全球层面,不仅是在现有的合作领域,而是在双方相关的合作领域全方位推进,体现了中国和东盟未来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系统总结了30年来中国与东盟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4条宝贵经验,并强调,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东盟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方将坚定不移以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坚定不移支持东盟团结和东盟共同体建设,坚定不移支持东盟在区域架构中的中心地位,坚定不移支持东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许利平认为,这凸显了东盟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地位。
“历史上看,因为我们和东盟国家有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并且东盟国家集中了中国海外的75%以上的华人,无论是资金方面的投资,还是对海外市场的拓展,他们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第二点,从现实中,我们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开创了很多的‘第一’。比如,我们首先和东盟商谈自贸区,并且启动自由贸易区,现在正在推进自贸区的3.0版,这都是创新性的举措。这些举措给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使中国和东盟关系成为本地区最活跃、最成功的伙伴关系。再一个,从未来的展望来说,双方的合作又有很多潜力,比如在数字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所以,无论从地理方位来讲,还是从现实的合作来讲,东盟毫无疑问是我们周边的一个优先方向。”许利平说。
对于未来的中国东盟关系,习近平主席提出了5点建议:共建和平家园、安宁家园、繁荣家园、美丽家园、友好家园,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务实举措。
其中,在共建和平家园部分,习主席强调,我们要做地区和平的建设者和守护者,坚持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携手应对威胁破坏和平的各种负面因素。
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认为,这些原则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王帆说:“我们也知道,这个地区并不太平,一些域外的势力在这个地区散播不和谐的声音,同时制造了麻烦和危机。一些国家源于冷战思维,在这个地区拉帮结派,开历史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制造对立、制造分裂,包括结盟,也是对这个地区的分化,导致这个地区出现了很多影响合作、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情况。所以在这个地区我们首先是要维持地区的和平,我们和东盟国家都是地区和平的建设者和守护者。同时我们也都知道,对话比对抗要好很多,历史也证明只有对话才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所以我们对话是重要的手段,结伴是我们合作的重要方式。我们在整个地区倡导多边主义,倡导开放的区域主义,团结向上,这些都有利于地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王帆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5点建议体现了中国与东盟关系新的定位,符合时代潮流,也是中国和东盟的共识。“这几条极大丰富了我们合作的内涵,跟人类命运共同体又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而这里很多点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成是一样的。同时,我觉得这5点建议也是亚洲价值观的体现,其中有一些概念也是具有前沿性和引领性的。比如说美丽家园,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开时代之先的。所有这一切,我觉得对于我们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打下了扎实的、良好的基础,也给予了方向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