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伙伴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GGV童士豪谈海归创业尽快回国,抓住
TUhjnbcbe - 2022/11/29 23:10:00

提起“海归”,很少有人想到李彦宏。

李彦宏回国创建百度时,“海归”这个词还没有流行,而当“海归”流行时,他已经是一方大佬,不再是“归国创业者”。

实际上,“海归”这个词诞生的时间并不长。在年左右,开始有媒体讨论“海外留学、归国创业”的现象,“海归”一词才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新时代海归的关键词是“创业”,李彦宏就是先行者之一,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李彦宏被评为“海归创业报国推动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

实际上,国内很多科技企业都是由海归创立的,很多科技企业也都有海归领导层,包括美团的王兴、小米的林斌、滴滴的柳青、携程的梁建章、拼多多的*峥、字节跳动的柳甄、小红书的毛文超等。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海归回国创业。近日,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与分析师张睿在“GGV”节目进行了对话,对于“海归创业”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01

海归要更“接地气”

张睿:在回到中国之后,海归创业者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相比国内的创业者来说,海归的确有着更国际化的思维方式,但是同时,他们也遇到了很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不接地气”。

童士豪:中国的行事方法与世界上其他地方都不一样,如果你离开中国5-10年,就需要重新花时间了解这里的人和事,需要了解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什么,还要了解这片土地的活力。因此人们经常会抱怨海归不接地气。

张睿:一些海归朋友们经常会问我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更接地气?因为在国外生活了多年之后,说中文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冒出来英文单词,很多人认为你是在表现自己的洋气,但其实这只是一种习惯。海归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和人群?

童士豪:我在-年的时候回国。首先,我出生在台湾,成长于洛杉矶,在斯坦福上的大学,来到中国的时候是美国公民。中国并不是我最熟悉的地方,因此在说中文的时候,我经常会冒出一两个英文单词。

我当时意识到,要想让自己更像个中国人,我要做更多的努力,我需要去一些3、4线城市接受训练。

我吃了许多奇怪的食物,努力记住中国的成语,阅读中国的历史书籍,试图从过去的经验中总结教训,试图去了解这片土地的行为习惯。

中国是一个大国,是一个拥有许多城市和地区的国家,你需要了解这一点,并且尊重这一点,这样人们才会尊重你。

张睿:很多海归都没有意识到,在他们离开中国的这些年,其实错过了很多事情。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发展速度非常快,待在这里会吸收很多东西,同样当你远离这里,也会错过很多东西。

童士豪:许多海归在回到中国后,都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见过了西方的工作方式,见过了硅谷、纽约的工作方式。

但是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这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对于一个在国外多年的人来说,你很难立刻完成这个挑战,不了解这里出现的新概念,或者无法跟上这里的节奏。

如果无法很好的融入,或是无法理解、欣赏中国过去这些年的增长,你就很难赢得身边人的尊重。

张睿:在你的观察中,海归创业者经常会踩哪些坑?

童士豪:我发现无论是创始人还是管理者,都会认为两点之间最近的距离是直线。但是要想让不同部门、或不同的商业伙伴完成一件事情,你就必须了解每个人自己的安排,然后在所有人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有的时候,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目标,这时候你就要想办法让所有人良好相处。你要有一种能力,那就是在讨论业务之前,你要与人为善,建立关系,然后建立信任。

人与人们之间存在的不仅仅是交易,你需要别人的帮忙,然后再给别人帮忙,下次别人才会再给你帮忙。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你努力维护,而且这种联系不是发生在办公室里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和其它地方其实没什么区别。但是,中国的发展速度超过了硅谷和纽约,而很多在国外的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10年前,中国企业的规模都还很小,可能只有美国企业规模的十二分之一。而如今,中国企业的规模已经赶上了美国企业,而且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这里的消费者数量超过了所有国家。

这种变革速度决定了企业工作方式的变化。以字节跳动为例,他们的工作时间是每个月有两周工作6天,另外两周工作5天,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中国的变革速度、增长速度,以及人才迭代的速度都比美国要快。

在硅谷和纽约,人们经常会讨论进度。在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各方会达成一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计划。但是在中国,人们会马上开始,遇到问题再解决问题,迭代之后继续前进。

因此,中国人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更多的事情,尽管这条路上会遇到困难,组织性也没那么强,但是在生产力方面,中国人的效率更高,因为你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少说话,多做事。

对于刚刚回国找工作的人来说,这种工作方式上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02

海归应该“尽快回国”

张睿:身边一些朋友经常问我:“我是应该留在谷歌、Facebook、Uber,还是应该回到中国?如果回国,什么时候才是合适的时机?”在决策方面,对于想要回国的人来说,他们应该首先考虑哪些因素?

童士豪:在我看来,完全准备好之后再回国,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了。很多中国学生想要去美国,工作几年积累一些经验,但是在美国短期内积累经验并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现在的中国企业,比如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家公司的市值都在-亿美元,与美国的竞争对手起鼓相当,如果你在美国企业没有做到高管,回来在中国企业内也很难获得较高的职位。而且在中国企业,你成长的速度会更快。

因此我认为,中国留学生应该尽快回国,让自己适应中国的环境,努力工作获得晋升。

“先在美国当上高管,然后再回国”,这种模式现在已经没那么容易了。你可能依然可以做到,但是成功的几率比以前小了很多。在我看来,在美国待的时间越长,回来取得成功的几率就越小。

如果你非常优秀,在美国尖端领域能够获得成功,无论是半导体技术、AI还是机器学习,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先在美国取得成就,回国可以获得更好的收入和更高的职位。但如果不是尖端领域的优秀人才,你在美国待上两三年之后,回国的竞争力就会下降。

张睿:有些人在美国待上3-4年之后,就会开始考虑其它东西,比如取得绿卡、买房子、在美国组建家庭等等,这样回国就会变得更加困难。中国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地方,因此我经常推荐身边的朋友在年轻的时候就回国。

童士豪:之前你在新加坡待了4年,后来又在哈佛读了4年书,随后在硅谷和GGV工作了一年。在你看来,硅谷和北京之间有什么区别?

张睿:在中国,所有东西的规模都更大了。见到的人更多了,吸收的信息更多了,需要处理的事情更多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消费国,北京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是一种让人兴奋的体验,这一切都会让你专注于执行力的提升。如果你不够快,你的竞争对手就会超过你。每出现一个新的垂直市场,立刻就会有上百家公司前来和你竞争,这里的竞争非常残酷。

其实,很多发展中国家都蕴藏着机会,这一点被很多人忽略了。以前,人们的工作是在美国和中国之间进行桥接,而现在则是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桥接,因为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在向中国取经,在中国寻求可以复制的商业模式。

童士豪:在年和年,很多来自印度的创始人和VC来到中国取经,在年和年,来自东南亚的创始人和VC也开始来到中国,到了年和年,来自拉丁美洲的创始人和VC也开始来中国学习,尤其是来自巴西、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的创始人和VC。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这些发展中国家都有较大的市场,新兴中产阶级的数量也在增长,他们的城市化程度也在提高,经济也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他们都来到中国,学习中国企业的经营方式。

越来越多的海外创业者和VC前往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学习百度、阿里巴巴、腾讯、

1
查看完整版本: GGV童士豪谈海归创业尽快回国,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