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上海青年志愿者品牌推介官吴敏霞、徐莉佳、张玮和青年志愿者代表共同发布上海青年志愿者品牌谱系图、发展历程图。新民晚报记者陶磊摄(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陆梓华)“小白菜”“小叶子”“小马达”“小冰花”“小白鹭”“小水滴”……这些可爱的名字背后,那一张张青春的笑脸是否也曾给你带来温暖?或者你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今天是第37个国际志愿者日,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首次发布上海青年志愿者品牌谱系图。统计显示,全市通过信息平台注册的青年志愿者数近万,志愿服务总时长超过万小时。历经30年发展,五彩的“志愿之树”枝繁叶茂。上海青年志愿者已经成为上海城市软实力的鲜活体现和靓丽的青春名片。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青春上海志愿同行”上海青年志愿者品牌推介会上,团市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介绍,上海青年志愿者品牌谱系由大型赛会、文明实践、扶贫援外、生态环保四大板块组成。青春战“疫”、为老服务“金晖行动”、春运“暖冬行动”、无偿献血“赤诚行动”、西部计划、赴滇、赴遵服务接力计划、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援老挝项目、“一江一河”青年志愿服务、“光盘行动”挑战赛……青年志愿者在火热实践中助力人民城市建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书写青春芳华。
“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做了一点。”任职于复星基金会的95后男生许超,道出了志愿者的意义所在。他自己就是一名“老”志愿者,30岁不到,志愿服务经历却长达12年。从六年级第一次参与“蓝天下的至爱”上街劝募志愿时的紧张和忐忑到如今在各项大型活动中游刃有余,许超真实地感受到了参与志愿服务的成就感以及自身的变化。许超说,年,他组建了世博园区内唯一一支中学生志愿服务队,在信息通信馆担任讲解员;在莘庄中学就读高中时,他组建了“莘星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关爱自闭症儿童、孤寡老人结对帮扶、文明劝阻、爱心义卖等活动,三年内共有多名同学参与,志愿服务时长超过了小时。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平昌冬奥会、北京冬奥会……许超和志愿服务结下不解之缘。
大三暑假,许超和同学们前往甘肃定西开展扶贫调研课题,这段经历促使他在大学毕业后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赴中国、越南、老挝三国交界处的云南省江城县,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驻点健康扶贫工作。他下乡为乡村医生建立工作档案,帮助他们激活意外险和重疾险、与村医一起为村民们做体检,入户随访慢病及大病患者;为乡镇卫生院安装和教会他们使用便携式的医疗器材;跟随上海和昆明的专家一同下乡义诊,进行残疾人筛查等等。
“正是在志愿服务当中,我切实感受到了脱贫攻坚对于乡村带来的变化,以及扶贫工作者不畏困难、不忘初心、不计得失的实干奉献精神。”毕业后加入了复星基金会,许超觉得可以把做志愿者的兴趣变成日常工作,自己很幸运。许超介绍,复星基金会联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发起“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培育计划”,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吸引更多中学生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在志愿服务中感知青春的力量,向世界展示蓬勃向上的中国青年形象。
团市委副书记丁波表示,面向新征程,上海青年志愿者将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不负时代、开创未来,全面推动上海青年志愿者品牌提升。未来蓝图将包括“十个一”,包括完成编制一本规划,推出一张品牌谱系图,凝练一批品牌宣传语,构建一套工作机制,评树一批青年志愿者典型,评选一批品牌服务队,打造一批品牌示范项目,推出一批品牌推介官,形成一批战略合作伙伴,创作一批文化作品等,由此让上海青年志愿者品牌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定位更加准确、特色更加凸显、谱系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