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变革了”
马化腾快步走进北京西三环的一间会议室,没有停顿,开始接受故事硬核的采访。这是年12月18日下午,4小时前,他还坐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第二排,在*乐声里接过奖牌,获得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先锋人物”的称号。
马化腾已经想的很清楚了。他会礼貌地倾听我们插入的问题,简洁答完,又迅速回到自己的思路上。他不怎么表露情绪,也很少展开身体语言,但态度直接,甚至于坦白。
很难说这是他人生中第几个高峰,在改革开放40周年、腾讯公司20年的历史节点,提到即将逝去的,马化腾说,“(这是)危机感很强的一年。”
马化腾有种天生的理性。腾讯高级顾问杨国安说,听到不同意见,马化腾的典型反应是“也有道理”。当他表达不满,通常会说“还行”,说“不太好吧”已经算非常严厉。共事十多年的总办成员们也说,很少见他情绪波动。
然而在刚刚过去的年,几位伙伴都提到感受到了马化腾的压力。
剧烈变动从年初就开始了。1月以来,腾讯股价下跌40%,市值蒸发万亿;*策方面,游戏版号停发,行业一片哀嚎;不利舆情顺势扑来,蔓延进4万员工的内网,引发了对于公司战略的困惑:腾讯究竟有没有梦想?
做一家受人尊敬的公司是腾讯最大的愿景。但外部批评在内部轻易引发了员工的共鸣,让腾讯高层意外。“我们对内、对外沟通都存在问题。”一位腾讯高管说,过去这一年,“压力慢慢、慢慢蓄积起来”。
腾讯的危机究竟是哪一种?问题传递到公司总办(腾讯的最高管理层),总办成员们激烈讨论,“到底我们现在是伤风感冒了,还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病?”杨国安在腾讯滨海大厦办公室里回忆。他组织一连串会议,一个月后得出诊断结果:不是伤风感冒,而是真正的、重大的危机。
杨国安找到腾讯集团总裁刘炽平,关于危机应对的讨论最终聚焦到一个问题上:是时候架构变革了吗?
巨头公司一旦变革总是需要大决心、伴随大风险,好比疾驰中的重卡换引擎,换的过程还不许减速。在腾讯20年的历史上,总共只进行过三次组织架构调整,上一次还是在3Q大战之后,以一系列自省动作及一场架构调整,将自己推上了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之巅。
“我们经历了一段很好的时间。”回忆那个节点,刘炽平说。而眼下,他感觉,“这个好日子有点被打破了。”
他感慨道,“大家一起打江山的时候,凝聚力相当强的。到后面好像大局已定,江山已稳了,反而凝聚力是有所下降的。”他的结论是,公司管理需要升级,团队心态需要提升。
刘炽平对杨国安说,“是时候了。”
谈话到了马化腾那里,他意识到,4万员工渴望变革,期待公司“有一个求变的心态,而不是听着外面指责,无动于衷”。
架构调整的想法他已经酝酿了一年,“是时候了。”他说。
△年12月18日下午,马化腾接受故事硬核的采访。摄影
吴家翔
在香港餐厅的小包厢
十多年来,腾讯最高决策机构“总办”,保持着隔周周二开例会的传统。年9月第二周,总办会却被转移到香港一家餐厅的小包厢。
对开会选址,马化腾进门时有些迷惑。然后他被没收了手机。其他人也是。包厢只有一张圆桌,为了全员上桌,十几位总办高管只好依次卡进座位,“胳膊肘挨着胳膊肘”,团成一个圈。
但全新的会议制度立刻使他们忘了这些。设计议程的是杨国安,他准备了一枝仪式感小花,按次序推向桌沿。收花人被要求诊断腾讯——“你现在就是CEO了”——必须正面回答公司面临什么真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首轮小花发给了马化腾。“他先讲困扰,要打开尺度,”回忆时杨国安眨眨眼睛,“这样大家就知道能够讲到多深。”
马化腾一口气讲了数个真问题,其一如战略问题,云到底是不是腾讯最重要的、一定要做的?其二如组织架构问题,确实需要调整——他停住,提问,“腾讯一两千个总监级干部里,30岁以下的有多少?”
答案是不到十人。
“这事儿对Pony(马化腾)、对我们刺激都很大。”腾讯的与会高级副总裁郭凯天回忆,“你想想当时创办腾讯的时候几位创始人多大呢?”——回到深圳后,每位总办成员都接到了裁撤中干、为年轻人腾位置的任务。
在腾讯公司20周年的会议上,刘炽平表态,在未来一年内,有10%不再胜任的管理干部要退。“尤其在中干这个领域,”他态度坚决,“我们几个月之内很快地会完成10%的目标。”他希望公司能真正形成“能上能下”的新文化。
像杨国安希望的那样,领到小花的每个人都“讲了心里话”,有很多问题很尖锐。比如一个以社交为优势的公司竟出现了沟通障碍。
总办成员们困扰于员工心态“脆弱”。这种脆弱是,内部不能很好地理解公司真正的战略和意图,业务一旦不顺利,士气就开始波动。管理方式是时候改变了。
尺度前所未有。午餐被拖到3点,晚餐则是9点。那种感染力是真实可触的,在场的每个人都知道,有些内核的东西从此刻起不同以往了。“所有这些事儿汇集到一起,你会觉得历史时期变了。”一位腾讯高管说,“就是要变革的时间点到了。”
△腾讯总办成员在组织架构调整后的合影腾讯史上最重要的战略
在香港会议上,当马化腾问云是不是腾讯一定要做的,他心中早有答案。如果过去还要犹豫争吵,现在则是十几位总办成员都达成高度共识:互联网已经进入TOB下半场,云是最重要的战略工具。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要想清楚,腾讯人能否适应新战场?
在腾讯,高管们喜欢拿战争做比喻。TOC部队是空*,做个爆款产品,一呼百应,“炸弹一投,整个地盘都是你的,你是很舒服”。
“你不可能只做空*了,”马化腾很坚决,“做TOB压力还是蛮大的。苦活、脏活嘛,连车都没有了。但你没办法,而且我们的步兵还是有优势的,就是CTOB。我们还是有空*支援步兵。”
地面战争,腾讯志在必得。国家在发生深刻转型,全面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已经来临,每个产业都在拥抱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跟以前拥抱电一样”。不及时跟进,腾讯也要变成“传统互联网了”。离腾讯战略提出互联网+已经过去5年。几年间,各部门按着各自生存优势开拓了地面战场——交通、安全、医疗AI、智慧零售……打造着各自的“陆*战队”。
而今复盘,如果说腾讯错过了什么,也许是没有更早对云重兵投入。但马化腾运气一直不错,极少失手,在云战略上也维持了好运——云自己悄悄长出来了。
云,被称为“信息能源发动机”,为各行业提供动力与能源。
作为腾讯史上最重要的战略之一,云的故事最初也是一个宅男/程序员故事:一款偷菜小游戏的副产品。年夏天,全年龄段QQ用户几乎都在“农场”里疯狂“偷菜”。
“不断加服务器,一个月内要加台”,汤道生回忆时,脸上有种程序员们能心领神会的快乐。他是QQ前掌门人、现在的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掌舵人。
“偷菜”成功让QQ引进了更多外部游戏,催生了开放平台。云正是在对外开放流量和计算能力中诞生的。“我觉得腾讯做事儿有时候好像是被大的时代推着,你不做不行。”汤道生说。
那时,马化腾还没看清云业务的方向。但他对暂时看不清的东西,会默许它存在,不轻易表态。腾讯的许多产品都不是在计划之内的,而是生长于这种包容。后来,马化腾把它称为“管理的灰度”。
云业务的诞生被默许,但云业务的发展得靠自己。很长时间里,云业务看不清前景,汤道生能调动的资源只有“人品”。“我很幸运,人缘不错,攒了一些人品,给团队画饼……放心放心,我觉得这个事儿还是有的做的,你相信Dowson(注,公司内习惯叫汤道生的英文名)。”
卖云毛利低,投入高,有规模效应前要亏非常久。服务器成本过高,资金投入就会显得小心谨慎(为了节省成本,年后汤道生和小伙伴们直接采购回CPU、内存、硬盘,自己设计、自己组装服务器)。与此同时,阿里云高举高打,已经收割了移动互联网第一波爆发的红利。
那段时光非常难熬。汤道生说,“很多是早期做QQ秀的,在腾讯打过仗蛮久,刚好云(出现),有四五年大家*在上面,最终机会就是给那些愿意预先投入、在前景不明时就去闯的人。”
那时留下来的,都是跟了汤道生多年的铁杆。现在腾讯云的总裁邱跃鹏,在那时是帮汤道生做运维的业务负责人,现在腾讯云副总裁王慧星,那时是QQ秀的骨干。
从开放平台到孵化出一个公有云原型花了快十年。王慧星年底加入云时,部门只有三百多人——之后四年里这个数字增长了10倍——加入不久,亚马逊公司的云AWS正式发财报宣布盈利,净利率达到20%。“Pony会发现,这个东西原来还是挺有前景,规模很大。”
马化腾有一种天然的温和,你不会害怕挑战他。在云这件事上也是。“他知道你在做,他未必完全认同然后马上给你很多资源,但他也不会按住你说你不要做。”汤道生说。
先行者带动了国内的云竞争,除了腾讯,阿里、百度、Ucloud、金山等公司全部发力,加大投入。
云的重要性在国家层面也越来越清楚,“互联网+”“数字中国”成了国家战略,云是数字化的基础。来敲门的还有腾讯投资的公司们,他们需要云,需要数据安全有可靠保障的云。时机变化,汤道生开始鼓励团队主动汇报,申请资源,甚至必要时,“跟老板吵吵架”。
年腾讯云峰会,马化腾出现在会场,给云站台——他的鲜明风格之一就是不给腾讯任何产品站台——一个例行邀请,“竟然来了”,汤道生回忆,云团队像过节一样开心,“关键他不仅仅是给云的团队看,他出来是给整个行业看”。
那天的演讲中,马化腾明确说,“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第一要素,就是云”。
具备了人工智能、安全、大数据处理这些能力后,云不再是一个独立业务,“而是作为整个平台战略来考虑”。
腾讯集团总裁刘炽平在一次和员工的沟通会上说,腾讯云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攻上去的战略高地”,态度上非“长期吃定”不可,“一定要把云的业务看成是我们一个生死存亡的业务来做,全公司一起去联动”。
刘炽平是一个乐观的人。他分析美国亚马逊公司的云业务AWS,画它的增长图,“要说什么是一个最美好的商业模式,画出来的就是AWS”——规模大、增长快(每年稳定增长40%-50%)。这给他注入了信心,不止在一处场合,他把那条美好的曲线打到PPT上,让同事们一起欣赏。
腾讯要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云团队一路狂飙。年腾讯云收入比上一年增长逾两倍,年同比增长一倍多,年Q3财报显示,又同比增长逾一倍,前三季度收入逾60亿。居国内云市场第二。
但地面战场形势险峻,将各分散的“陆战队”和云合并,齐心作战,已是必选之举。
最终,“香港共识”达成了最重要的几项:一、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主攻产业互联网。二、从TOC到TOB,继续巩固消费互联网,重兵投入产业互联网。
汤道生被推举为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的掌舵人。结果是自然而然的,他所负责的社交网络事业部拆解,QQ业务交给新成立的平台与内容事业群。没有讨价还价,没有争论抵抗,全桌达成共识,所有TOB业务整理、合并、打包,全体移交给他。
技术工程事业群总裁卢山说:“要往死里帮(产业互联网)”。
刘炽平不止一次强调对于这个新部门寄予的厚望。有时是开玩笑式的。他与马化腾、汤道生等人花了好多个晚上,为新事业部起名儿。他笑道,“CSIG是公司唯一一个有四个英文字母的BG(BusinessGroup,事业群)。四个英文字母代表了一个很特殊的地位。”
汤道生却过分安静,到最后,他干脆沉默了。
△马化腾在年度员工大会上。
汤道生准备好了吗?
汤道生的办公室曾摆着很有年轻人气质的钢铁侠和美国队长等漫威公仔(如今又改成了由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自研的产品智能音箱腾讯叮当)。8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