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与合作伙伴在中国一起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销售网络,同时又把我们在全球各地的先进渠道模式落地中国,所以它是双向的,一方面要解决销量的稳中有进;另一方面基于代理商盈利才能与厂家战略协同发展。”这是乔治巴顿中国区市场部负责人在媒体询问乔治巴顿新能源经销模式时的表示。
回顾过去,乔治巴顿作为豪华越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最早是年的“战车”和“战剑”,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渗透全球业务,乔治巴顿在这个赛道上也拿出了第一款新能源产品---战剑电动车。
半公开的产品资料显示,战剑电动车是作为乔治巴顿首款新能源产品,而在中国区仅限台,作为开始,乔治巴顿则是希望在疫情和经济下滑下,能够通过限量销售来最大化保障经销商的盈利。
从公开的产品信息上来看,这款起售价36.8万的战剑新能源,研发及生产包含*工最新独立研发的固态电池技术、续航里程KM,继承燃油版越野性能,独立双电机,0-M/4秒加速能力,充满80%电量仅需12分。
36.8万起售、台限量,这无疑是乔治巴顿在产品战略上的“中国化”。
而与定价、限量同匹配的更是渠道的代理经销模式:无区域限制,20台起订,无需重建展厅,30万即可代理,全国巡游式线下推广线上订单。
这种“订单即代理”的渠道模式的确与现有造车新势力的直营、传统车企的4s店、代理制三种模式不同,究其原因,这也是文章开头市场部负责人所表述的。
行业人士认为,乔治巴顿之所以采取这种模式,是想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稳扎稳打,建一个长线的分销网络,从“推手”变成“拉手”,这是时下汽车行业迫切需要建立的新渠道模式。
乔治巴顿渠道的“中国模式”能否行得通,最关键还是经销商是认可,但从眼下经销商的反馈来讲,还是表达出了很强烈的愿望。至此,“乔治巴顿·战剑电动车意向商参观洽谈”本月已开启,经销商名额有限,可私信索取资料和邀约函,参加新车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