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俄双方围绕双边关系、重大国际地区问题和全球治理不断进行深入沟通,充分体现出两国间的高度互信和高水平协作,也展示了双方在新时代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的坚定决心。
图源:网络一、新形势下如何深化中俄经贸、能源合作
中俄关系作为当今世界最平等的一组大国关系,“战略互信”属于两国关系的宏观设计,“公平正义”侧重两国关系的国际意义,而“互利合作”和“民心相通”则是两国关系必须练好的内功,“互利”则始终是双方合作的首要原则和内核。中俄合作一向以互利共赢为目标和导向,从经贸到投资,从传统的能源资源到新兴的科技创新,各个领域的合作无不展现着双方利益的深度融合。
去年以来,在疫情肆虐、全球贸易低迷的情况下,中俄贸易低开高走,年贸易额达.7亿美元,连续三年突破千亿,中国连续11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与贸易额快速增长相伴的是贸易结构的持续改善。过去一年,中俄农产品和机电产品贸易大幅增长,俄罗斯肉制品出口一半以上销往中国,俄产巧克力、冰激凌、糖果在中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中国品牌汽车和电子产品在俄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吉利、长城、华为、小米等商标在俄罗斯街头巷尾随处可见。
中俄科技合作同样亮点纷呈。在两国科技创新年加持下,双方科技合作提质加速,航空航天、卫星导航、大科学装置等领域一批重大项目陆续上马并稳步推进。在不久的将来,中俄将在国际航空市场上推出CR这一双方合作研发的远程宽体客机,为全球旅客出行提供新的选择。中国北斗与俄罗斯格洛纳斯两大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合作实现强强联合,有望进一步提升全球卫星导航的精准度和应用前景。中俄双方将于年开展的“嫦娥七号”和“月球-资源-1”任务协同实施,是两国在月球探测中的一次新的尝试,将为人类认知宇宙奥秘发挥积极作用。
能源合作是近年来中俄务实合作的“金字招牌”。中俄原油管道已正式运行10年多,中国从这条管道进口的俄罗斯原油近2亿吨,为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于年12月通气,中国境内北段、中段已贯通,来自西伯利亚的天然气从东北、华北、东部一路向南,将为保障沿途地区天然气需求发挥巨大作用。加上中资企业深度参与的亚马尔LNG和北极LNG-2两大俄北极地区液化天然气项目,中俄天然气合作在中国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
新形势下深化中俄经贸、能源合作,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1、应从战略层面综合平衡利益得失
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下任何经济合作均具有一定风险性,差异只在于程度不同。在俄罗斯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的背景下推进中俄合作项目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风险,甚至会出现一些损失,对此我们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中俄经贸合作基于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利益需求,长远利益与短期损失之间相比,得失显而易见。为此,中国领导人表示,不管国际局势如何演变,我们应继续沿着所选择的道路,加强彼此间富有成果的合作。
2、应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扎实稳妥地推进合作进程
中俄之间的合作项目缘于长期利益考量,其对两国经济发展具有长远重要影响。这些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其实施难度不可小视,与此同时经济合作还应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为此应避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稳扎稳打,扎实推进。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需进行前期充分评估,作出各种预案,力争将不确定性降到最低限度。有效地推进合作项目将使双边经贸合作得以持续稳定增长,但力求在短期内使双边贸易突飞猛进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这里急躁冒进与犹豫不决均不可取。
3、应在双边经贸合作中增强市场机制的作用
目前,中俄经贸合作的特点是*府主导、大项目带动,这种合作范式比较适宜推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国家安全的大型合作项目,如能源、航空航天项目等,但这种合作模式自身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不适宜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的加工制造业、创新型产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
纵观中国与其他国家双边及多边经贸合作形式,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经济原则为基础的合作是生命力最强、最具有可持续性的合作模式。在中俄双边经贸合作中逐渐增加市场经济因素,降低*府的主导作用,未来应逐渐加强两国经贸合作的市场环境建设。
(1)完善经贸合作的法律基础。在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府和俄罗斯联邦*府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及议定书之后,应尽快制定实施细则,以便将协定变成可操作的*策,为企业经营活动创造有法可依的环境。加强两国相关*府主管部门在标准、计量、认证及检验监管领域的合作,推动俄方采用或承认国际技术标准,降低企业市场准入门槛。加强两国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经验交流和*策沟通,借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经验,扩大市场开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2)提高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的效率。目前,中俄之间建立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设10多个分委会,还有多个工作组,对于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应指出,合作机制的运行效率仍有待提高。精简高效应成为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的基本原则。在双方力求拓展新的合作领域时,应优先发挥已有双边合作机制的作用或赋予其新的功能,避免机构重复设置,降低工作效率。
(3)搭建各种贸易投资促进平台。充分发挥两国实业家委员会、青年企业家俱乐部、各种地方合作机制、各类商会、协会的平台作用,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手段,借助于互联网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创新贸易和投资方式,例如,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使大中小企业均能找到适合其发展的合作模式,形成大中小企业相结合、宽领域、多层次的立体合作格局,使中俄经贸合作获得长久的发展动力和内在活力。
4、中俄能源合作应着重考虑下列几点。
(1)能源战略的对接
中俄能源战略对接是今后两国能源合作的关键,也是新的起点。因为只有如此,方能为两国能源长期合作项目找到契合点,其中,双方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各自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预测和潜力,而后再由两国*府按各自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的安排,分别明确提出可以落实的具体能源合作项目和任务。
(2)坦诚对话、务实协商、开展多方面合作
对中俄能源合作中今后出现的问题,是否可通过坦诚对话、务实协商,按市场经济运作规律和法律等正常渠道,以一揽子统筹解决的方法,公平合理地加以处理,力争做到互利双赢,最终保证合作项目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此外,中国和俄罗斯应该进一步加强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新能源、节能环保、资源管理、能源*策、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等方面的对话交流,不断完善两国在能源市场监测和应急机制、信息交流、人员培训、协调行动等方面的合作。
(3)协调两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话语权
为重塑中俄在国际能源市场与自身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地位相称的定价影响力,两国不仅需要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而且还需要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