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蔓延之下,绿色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备受重视,森林康养便是其中之一。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数据,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从年9.1亿人次增至年18亿人次,五年内游客量翻番,且年全国森林旅游创造社会综合产值1.75万亿元,其中森林康养产业异*突起,发展迅猛。
课程.资讯
年10月31日—11月2日
北京●农广大厦(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4号)
*府机关、开发商、运营商、规划设计院、投融资企业及相关产业链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高层
康养*策分析、拿地策略、产业勾地、康养项目开发运营、投融策略、案例解析、产业导入策略、资本倾向、项目实地考察……
什么是森林康养?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
研究发现,森林中负氧离子浓度高,植物释放芬多精等对人类健康有益的物质,森林康养活动有助于提高人体内NK细胞活性,增加人体抗癌免疫机能预防癌症,降低血压和心率预防高血压和心脏病,提高副交感神经活动预防精神性疾患,同时还具有减压和放松效果,有助于缓解不良情绪,可有效提高亚健康(未病)人群的健康水平等。
森林康养产业最早起源于德国,19世纪40年代,世界上第一森林浴基地创立于德国巴特·威利斯赫恩镇。有数据表明,德国在推行森林康养之后,成效显著,国民医疗费用总支出减少了30%。如今,德国已建立了处森林康养基地,森林康养服务被纳入医保。
而美国森林康养发展模式以保健型为主,主要形式为森林旅游,二战后美国森林旅游开始兴起,20世纪90年代每年参与森林旅游高达20亿人次,森林旅游消费高达亿美元,美国人均八分之一的收入都消费在森林旅游上。进入21世纪,森林旅游已经为美国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
森林康养旅游在德国、美国大力发展之时,亚洲日、韩等国借鉴其经验,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森林康养产业。
年,日本结合德国森林疗法和俄罗斯“芬多精科学”的基础上,提出森林浴概念。后来,随着森林疗法效果在科学上得到证实,年,日本森林康养产业蓬勃发展。至年,日本已认证了63个森林医疗基地,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完善的森林康养基地标准体系和资格认证体系。
森林康养产业在中国发展
森林康养在国外发展日臻成熟,森林康养在缓解城市人群亚健康状态,提高人体免疫力,治疗或者缓解神经、循环、血液、呼吸系统等疾病方面得到有效验证,森林康养产业在中国逐渐受到重视。
中厚明德产业研究院梳理发现,上世纪90年代,森林康养开始传入中国,湖南、四川两地开始出现依托农家乐开展森林康养的民间自发形态。年,森林康养被列入国家林业“十三五”规划,中国森林康养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具体发展目标,“到年建设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处,到年建设处,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种类、高质量的森林康养服务”。年6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四部门公布96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森林康养的发展既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新期待,又契合了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森林康养产业近五年迎来了飞速发展,森林康养基地更是遍地开花,森林康养产品开始越来越多地走进普通消费者中。
曾有机构在年7月—年1月,对广州市位游客进行了森林康养产品选择意向调查研究。研究表明,91.91%的游客赞同森林环境能对人体起康体保健作用,86.75%的游客愿意参与森林康养旅游,但80.28%的游客对森林康养认知度较低。此外研究也发现,拥有丰富多样的森林康养产品项目的、优美宜人的自然人文环境的以及专业指导的康养目的地更能吸引游客参与森林康养旅游。
所以,管中窥豹,中厚明德产业研究院认为,相比于国外成熟的森林康养产业,我国森林康养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诸多问题。尤其在森林康养技术、森林康养产品体系、服务品质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同时,森林康养未来急需与教育、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谋求更大发展空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国、美国及日本多年积累的森林康养经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对中国的启发
中厚明德产业研究院对德国森林康养发展模式梳理发现,德国森林康养(在德国,森林康养被称为“森林医疗”)已然形成诸多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森林康养产业品牌,培育了大批森林康养治疗师、康养导游等方面的人才,森林康养产品体系完善,服务科学专业,品质优良。
比如,德国加米施-帕滕基兴,依托本地森林资源,打造了康养服务、康养运动、康养公园、医疗诊所四大森林康养体系,融合教育、文旅等资源,开发了包括文化艺术、教育、教堂、休闲商业、康养度假酒店、特色节庆活动等业态。
森林医疗:加米施-帕滕医院、健康中心等多家专业健康机构,是著名的门诊疗养胜地,为康养人群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森林康养运动:加米施-帕滕基兴被森林围绕,空气清新且负氧离子浓度高,森林具有的昼夜温差小等气候特征及杀菌、降噪等多种功能,长时间行走在森林中能够产生绿色心理效应,消除眼睛与心理的疲劳,让人身心舒适。小镇的一年四季都设有各个主题的徒步运动,让疗养者在气候治疗师的专业指导下学习健康行走的方式。在徒步过程中会有针对性的进行呼吸训练,强化免疫和心血管系统。除徒步外,还有太极、瑜伽、射击、网球等丰富多彩的健身运动。
此外,加米施-帕滕基兴小镇建有众多的博物馆、剧院等文化艺术设施,目之所及散发出浓浓的巴伐利亚风情,热闹的节庆活动,丰富着小镇的日常生活,传承着小镇的传统文化。
小镇根据客群情况还会不定期的开展各类康养课程与讲座,与著名企业合作开展私人订制康养课程服务。在积极发展森林康养服务业的同时,小镇还开发了药枕、药盐、草药巧克力等特色康养食品,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销售……
与德国森林医疗不同,美国森林旅游更注重“森林+”效应,围绕优美的森林资源,形成“森林+”教育、营地、观光、娱乐等丰富的系列旅游产品。
如美国的威斯康星州-森林县克兰登小镇,森林旅游是小镇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并根据客群情况,分别为小镇居民和游客开发了不同的森林旅游产品。年森林旅游收入万美元。自年来,旅游者的森林旅游支出每年平均增长4.5%。
相比于德国和美国,日本森林康养产业起步晚,但却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日本已构建了“医疗福祉型森林”、“疗养保养型森林”和“预防生活习惯病森林”3种类型的森林康养基地体系。至年,日本已认证了63个森林医疗基地,形成了完善的森林康养基地标准体系和资格认证体系。
日本在构建森林康养基地标准之外,更重视软件建设。森林康养服务中森林疗养师作为指导者,要向不同的森林疗养者提供适当的疗养方案;而森林疗养导游则是森林疗养者进行有效的散步、运动的现场引领者等森林康养活动。
未来该如何建设?
●
借鉴国外成熟完善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经验,中厚明德为国内多家机构提供了森林康养策划规划服务,融合康养、教育、文旅等产业资源,并成功帮助多家企业完成全国森林康养基地申报,获得业内一致好评。
如浙江德清龙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项目,中厚明德深度分析德清区位优势,挖掘森林自然以及文化历史等本底资源,并对周边消费群体画像精准洞察用户需求,引入科教、娱乐、文旅、体育等产业资源,提出构建以林下农业经济为特色,以森林旅游产业为引擎,以森林康养产业为核心,以生活配套产业为支撑的复合型产业体系。
德清龙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总体定位为纲,规划发展六大功能区,即颐乐康养区、森林康养区、慢养茶园区、百草药园区、有机食养区、森林保护区。
以六大功能区为基础,构建六种模式的产品体系,如森林保护区设置徒步登山步道、骑士营地、树冠栈道、森林迷宫、树屋营地、森林研学基地等多业态产品形态。
此外,德清龙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还将分期启动,打造“2大品牌性节庆+4大不同规格专业赛事+1大行业高峰论坛”节事活动体系,树立“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品牌形象。
年,浙江德清龙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成为中国特色森林康养产业新模式发展探索的排头兵。
未来,中厚明德将携手更多合作伙伴,汇聚农业、大健康、亲子教育、文旅等产业资源,共享发展机遇,将森林康养等产业资源包运用到合作单位或联盟项目中,搭建形共享平台,构建森林康养基地产业链发展体系,助力合作伙伴申报森林康养基地,孵化高品质森林康养项目,共同推动中国森林康养产业接轨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