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产业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1月11日,青岛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市委网信办举办全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媒体行活动,对青岛市装备制造与纺织服装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青岛市流程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等10家青岛市首批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进行了观摩采访。
青岛市装备制造与纺织服装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依托青岛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公司以“人工智能赋能商业价值”为使命,致力于用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提供AI产品及解决方案,通过AI赋能助力企业客户及合作伙伴提升商业效率和价值,实现数字化转型。创新奇智以“技术产品”+“行业场景”双轮驱动模式,为制造、金融等行业提供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目前已在多个城市落地,形成全国性布局,下设“赛迪奇智”和“中铁奇智”两家制造业子公司,深度耕耘智能制造,合计服务客户多家。
青岛市纺织服装与家具家居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运行主体单位为青岛凯瑞创智互联网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是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该公司以酷特智能0余人的自有服装工厂为案例,创新建立C2M商业模式,搭建由C(客户)需求直接驱动M(工厂)满足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定制平台。经过10余年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探索,于年成立了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中心—“酷特C2M产业互联网研究院”。研究院专注于产业互联网的研究和实践,以酷特智能工厂为案例实验室,整合全球先进技术,持续进行管理创新和技术应用实践,可根据不同行业客户需求提供,制定个性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解决方案,包括企业培训、咨询诊断、工厂升级改造、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平台建设等。
青岛市软件系统与自动化检测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依托单位为海克斯康制造智能(青岛)有限公司。计划搭建软件系统和自动化检测公共服务平台,通过CAE、CAM仿真设计软件以及PLM系统赋能企业数字化研发,通过MES、QMS、WMS、SCM、EAM软件方案赋能企业数字化运营转型升级路径。赋能中心已在多领域为大型企业提供诊断服务。在汽车行业,为一汽大众提供数字化运营平台、戴卡轮毂“数字化+自动化”提供车间方案诊断服务;在电子行业,为上海烟草机械数字工厂提供(APS+MES+QMS+SCM)系统、为富士康提供涉及数字化质量管理、质量检测等内容智慧车间;在轨道交通行业,为青岛中车、庞巴迪等企业提供服务;在航空航天行业,与南方工业、叶片西航等实现紧密合作。
青岛市流程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依托单位青岛奥利普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今年4月份以来,在多名行业专家的共同参与推动下,遵循“推介—对接—走访—调研—方案—论证—规划—服务—落地—实施—迭代”的项目推进模式对规上重点行业的48家企业进行深度调研与诊断。今年以来共组织10余场大型推介会,项目实施转换合同、协议13份,形成行业咨询报告5个,申请知识产权10个(其中专利6个、软著4个),形成了行业解决方案9个,研发产品4个,参与并制定了1个肉食行业标准,引进了9家科技型企业进赋能中心产业链供应链,共同参与项目实施改造。
青岛奥利普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一批投身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建设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是西门子中国MES智能制造最早最大的战略合作伙伴。实施了中国第一套啤酒行业MES产品;完成了中国的第一套液态奶企业MOM产品与中国最大的奶粉企业的MOM项目实施;完成了中国第一套化纤MES产品,中国第一套化工客户和第一套水泥客户MES;成功完成了中国第一个和第二个家电集团MES智能制造系统。
青岛市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依托青岛宇方机器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截止目前赋能中心已完成诊断相关企业30家,数字化转型项目转化率完成20%,完成软件著作权申请5个、发明专利1项,整理出2个针对汽车产业的报告,联合北京博世工业4.0创新中心组织线上相关培训50余人次,已开发完成智能物流终端控制器、智能物联通讯网关、汽车零部件钣金标准机器人工作站解决方案、全栈式生产流程管理解决方案4个相关产品,与青岛伦思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青岛海通胜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科信工(青岛)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科技型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纳入产业链供应链,共同参与数字化转型赋能项目实施。
青岛宇方机器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智能制造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长期以来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钣金及家电等行业积累了大量的项目实践。联合依托单位博世汽车零部件(苏州)有限公司,隶属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集团,其博世生产体系(BPS)结合了博世集团全球多家工厂、多家仓库的成功实践经验,是通过两座“灯塔”工厂实践验证的智能制造体系标准,为国内大量制造业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诊断及咨询服务。
青岛市工业互联网智慧测评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依托工赋(青岛)科技有限公司,是承接青岛市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与应用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载体单位,其自主搭建的“工赋青岛”——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是全国首个*企共建、市场化运营的综合服务平台,平台以“连通企业、数据共享”为基础,以卡奥斯BaaS引擎为技术底座,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集*府办事、项目申报、产品与方案、投融资服务等为一体的智能化“产业云脑”,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依托时创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赋能中心年诊断咨询企业不少于15家,诊断咨询报告项目实施转化率不低于20%,组织培训不少于人次,为*府部门提供行业咨询报告不少于4次,申请知识产权数量6个,形成行业解决方案和标准产品数量不少于3个,制定标准和规范的数量不低于3项。目前,时创科技农业数字赋能中心已完成为青岛市农业种植、农业资料生产、水产养殖等农业企业诊断赋能11家,实施转化3家,组织数字化技术培训超过人次,申请了软著、专利等知识产权数量12项;同时与国内外4家数字化科技企业对接共同探索联合开发和提升数字赋能方法和模式。
时创科技(青岛)有限公司长期为现代农业与健康食品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致力于中国可持续农场标准化运营,从农场基础建设到新品种选育、种植生产运营到品牌农产品市场渠道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生产管理体系。联合申报单位上海鑫农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由原美国强、工业自动控制领域的老牌跨国公司霍尼韦尔(Honeywell)的核心技术团队创立,拥有深厚扎实的传感器、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背景,将工业物联网相关的软件和硬件解决方案应用于智慧种植、智慧养殖和智慧冷链。
青岛市智慧医疗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依托单位为上海钛米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计划通过为青岛市各级医疗机构提供智慧化、数字化转型、改造升级服务方案,探索青岛市医疗健康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模式。钛米机器人公司作为针对医疗服务市场,帮助医疗机构提供智慧化、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医疗人工智能公司,以不同形态的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软件系统为业务载体,使医院管理更加信息化、数字化,医院高效率运行需求的同时,让医护人员能够更医院诊疗工作,让患者用更短的就诊时间就可以享受到安全、便利、优质的医疗服务,助力青岛打造全国智慧公共防疫、智慧疾控中心、医院、智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模板,以满足青岛特大城市智慧医疗体系建设需求为导向,着重新形势下新基建+数字化转型+医疗应用研究平台进行布局,形成四大研究平台:全周期健康管理研究平台、柔性医疗物资管理研究平台、临床科室智慧化管理研究平台、高端手术辅助机器人研究平台,打造智慧医疗生态圈,形成新一代智慧医疗体系的建设运营模式。
青岛市建筑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年度完成37家企业路演,为10家企业提供了赋能诊断服务;数字供应链平台累计完成GMV亿,入驻供应商家,帮助企业降低采购成本约5%,招投标管理效率提升50%;为27个项目搭建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帮助项目实现%安全质量闭环,降低机械运行风险超40%,提高协同效率超60%;为26个项目提供BIM咨询服务,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助力项目深挖数字信息价值,缩短工期约10%,降低成本约8%。;新增软件著作权17个,完成关键技术突破3个,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个。
赋能中心依托青建集团股份公司,主要从事国内外工程承包、金融投资、物流贸易、设计咨询等业务。青建是全国首批通过房屋总承包特级资质重新就位的15家企业之一,位列“中国企业强”第位,“ENR全球最大家国际承包商”第58位;年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奖”,是第三家获奖的建筑企业;年获“山东省企业管理奖”;年获青岛市首届“市长质量奖”。荣获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28项,“国家优质工程奖”26项,“詹天佑奖”7项,全国用户满意工程51项,省部级以上工程奖余项。
青岛市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依托青岛易链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计划通过外贸企业经营数据建模,生成个性化诊断报告,建立赋能中心、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数据诊断互认机制,探索外贸企业金融供给端和物流供给端数字化转型模式路径。截至目前,该赋能中心已累计赋能外贸企业多家,融资赋能数亿元。近日,该赋能中心“大数据+金融”赋能模式获商务部肯定。
据了解,为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产业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年以来,青岛市发展改革委主动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聚焦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治理等领域,以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为抓手,以数字化诊断服务为切入点,以“挂号义诊”模式,按行业、分批次实施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十个一”工程,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构建数字化转型普惠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累计诊断赋能企业余家,落地数字化改造项目余个,形成9个行业解决方案、7项标准产品、37项知识产权和7项行业标准规范,外贸行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大数据+金融”赋能模式获国家部委充分肯定,该模式已推广至省内16地市。为实体经济振兴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开展制度创新,按产业推进数字化转型
年以来,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通过组织实施“十个一”工程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普惠服务体系,推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配套出台《青岛市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并于年3月遴选认定首批10家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聚焦汽车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外贸服务、智慧医疗、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围绕全市重点发展的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为企业提供包括数字化诊断咨询服务、转型生态产品、行业解决方案、创新创业支持等支撑。
强化*策保障,分批次开展“义诊”服务
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省支持八大发展战略财**策加快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策》,按照“赋能中心让一点、*府补一点”原则,分产业分批次为企业提供普惠性的、免费的数字化诊断咨询“义诊”服务,对赋能中心开展重点产业数字化诊断服务产生的费用给予不高于实际费用50%的补助。鼓励各区市出台产业数字化转型配套*策,对赋能中心数字化转型能力建设、辖区内开展诊断咨询活动、数字化转型项目实施、关键技术攻关、标准规范制定等方面给予*策支持。
汇聚智力资源,分阶段打造“产业云脑”
组建全市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建设专家委员会,对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模式进行把脉会诊,为赋能中心建设、运行和*策执行提供专业化咨询,协助开展数字化转型课题研究、学术交流、案例总结和模式推广等工作,进一步凝聚数字化转型共识,提升数字化转型整体影响力。打造“产业云脑”,依托赋能中心行业诊断数据和分析报告,分析重点行业数字化情况和行业发展问题,绘制产业数字化赋能管理“一张图”,为*府分析预判产业发展和经济运行提供数字化依据。
下一步,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持续推动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抓实赋能中心认定培育,深入实施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十个一”工程,助力青岛市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和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中国报道网崔磊报道